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3)存在数量引诱情形的。 五、附则 1.本指导意见仅规范上列十五种犯罪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案件。 2.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3.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211.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103.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纠集他人三次寻衅滋事(每次都构成犯罪),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可以在五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911.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2008.html -
了解详情
已满14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精神病人犯罪、聋哑人犯罪、盲人犯罪等。中国刑法分则的犯罪分类,则按照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及其行为特点,将 年查获246000人。1994年和1997年卖淫嫖娼案件仍呈上升趋势。制贩毒品犯罪案件,1988年至1989年,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查获4,485起;1995年一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2.html -
了解详情
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预备犯;未遂犯;从犯;胁迫犯;自首;重大立功表现;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中止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2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 以上法定从轻情节应减轻处罚的,刑法条文中也有类似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608.html -
了解详情
中否认将无法抑制的冲动作为抗辩理由。 与我国相比,美国目前对待精神病人犯罪的总体态度要严苛得多。其医学鉴定标准始终受到法律检验标准的严格控制 和虚假鉴定屡见不鲜,利用精神病鉴定来逃脱法律制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8)。现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管理办法》不仅明显缺乏对鉴定人的有效监督,而且忽略了受害人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72.html -
了解详情
,第201-202页。 [8]参见周庆、薛永奎、李安民:《河南省漯河市精神病人犯罪案件调研报告》,载正义网http://www.jerb.com/jcpd/jcll/201009/t20100903-412945.html, 20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52.html -
了解详情
。 1989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关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21条规定:被鉴定人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 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不论犯任何罪,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957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