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新提出的效力类型是否相对于传统理论存在质的不同?倘没有,则虽然不能否认其作为一种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但硬要以牺牲理论稳定性为代价去强证其主导地位, 作出过程中的一种法律效力。③从内容上看,它表现为行政行为的单方面性,即行政主体单方面设定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效力。④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实在的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7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4页)等等。据笔者统计,有关这一话题的不同观点不在10种以下。 [31]见室井力主编,吴微译:《日本现代行 问题较为热烈的争鸣与讨论。 [61] 见张树义:《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载于《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62]见翁岳生:《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8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连续统一,由谁来承担各公务员行为的责任?依法行政原则要求以行政主体为中心,由它把众多的、先后不同的公务员的行为统一起来,承担由各个公务员的行为 行政诉讼的被告制度。第三、行政主体理论与行政行为的效力确认无关。行政主体论者常强调行政主体合法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条件之一。实际上,这一主体要件就是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8.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这在日本为通说,如盐野宏认为“在国家赔偿中,审查、判断行为的违法性,和行政行为的效果本身没有关系,所以并不违反公定力乃至撤销诉讼的排他性 区别之“二元论”。1.一元论,认为过错可包容违法,根据过错的不同学说,可分为主客观相结合过错说的一元论与客观过错的一元论,鉴于前文已分析了主客观相结合说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体权利,即民事权利是否得到解决,行政争议的解决只是解决矛盾的一个中间环节。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行政争议解决了,相关的民事争议却没有得到解决,形成“官了 民事争议无从谈起;其次,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诉讼,司法变更权始终是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的调整,解决的是行政争议,不是民事争议;最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1.html -
了解详情
主动收集证据或要求当事人补充证据;不仅要审查事实的合理性,而且要审查事实的正确性。这一全面、严格的审查标准是我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追求客观真实与实事求是的 ,便显得尤为重要。2.即重视对行政行为的实体性审查,也重视对行政行为的程序性审查。但是,与国外不同,我国行政行为的程序性审查仅仅局限于法定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79.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等。这些教材系统地阐述了行政法学的基本原理,如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和行政行为的效力等;详细介绍了我国行政法的基本 《行政处罚法》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尽管都是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但不同的法律、法规却分别规定了“撤销”、“补正”和“无效”三种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82.html -
了解详情
阶位的立法者之法,所以,公定力不排斥公民通过事后的救济机制表达自己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意见。不过,同样出于秩序安定之考虑,制度安排上为这种“事后的异议” 形式法治的尊崇,其正当性几乎不会受到挑战。 然而,这种不同并不意味着良知自由与无效行政行为没有关联。首先,良知究竟指什么,固难一时澄清,但本文倾向于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60.html -
了解详情
和制定《执行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实效的执行监督体制。就司法权对行政的监督来说,不单单是法院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更重要的是,将 :假定、处理(或叫指示)、制裁。也有人概括为: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但是,行政诉讼法的这一条规定,并不具备这些基本要素。因此,它在法理上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7.html -
了解详情
了利用各种途径来压缩裁量空间,实现行政权的自我控制等方式。 但日新月异的行政任务已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行政行为的上游,触及实质政策形成的过程。美国学者约瑟夫P托 它的终点,并进一步指出转型前后行政法研究取向的不同,之前以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为主轴,而之后则以管制理由分析和政策工具选择为核心。这将极大拓宽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