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它将和谐理解为建立在人的利他主义行为方式和社会最小利益冲突状态。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和谐,因为在儒家的和谐社会理想中,人们对诉讼 心理压抑,使民心不和顺,容易走向极端。 中国法律规定了调解的自愿原则,这是非常正确与重要的。但是,中国现实的调解制度却具有相当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2.html -
了解详情
堂上,它也是与审判密不可分,成为纠纷解决主要手段。在古代,民间调解与官府调解同时并重,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2、我国近代调解制度融合了司法调解与 《人民法院报》2004年2月26日,第1版。 (5)中国法官协会调研组著:《关于基层法院调解工作的调查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24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104.html -
了解详情
而狭义的则仅指心态思想层面。物态层次的文化主要指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加工,创造的各种器物,物化的知识力量。制度层面的文化是各种规范体系,随着清末变法、西学东进的 、亲迎),家产继承中的出嫁女几无份额,拒讼,被誉为东方司法独创的调解制度,以及刑法中主刑为什么是五种而不是更多,甚至 和谐社会的提倡,这些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28.html -
了解详情
被视为远东法系或中华法系的基本标志之一。早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之中,已有调解的记载。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调解在 套制度的运作取决于两者的相互配合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 (2)近代调解制度的雏形孕育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大潮中,当时的农民组织 都设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2.html -
了解详情
堂上,它也是与审判密不可分,成为纠纷解决主要手段。在古代,民间调解与官府调解同时并重,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2、我国近代调解制度融合了司法调解与 《人民法院报》2004年2月26日,第1版。 (5)中国法官协会调研组著:《关于基层法院调解工作的调查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24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14.html -
了解详情
其狱,杀不辜也。……罪不在民也”,终于使其父受感化请止讼而去。中国古代,经过调处而平息诉讼称为“和息”、“和对”。早在西周的铜器铭文,扣,已 ,能够达到“一个纠纷,一次解决”的理想目的,因而颇受各国欢迎。相互借鉴调解经验,力图完善调解制度,正成为各国民诉立法的一大趋势。例如,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0.html -
了解详情
强调习惯法的强制力来自国家,否认了存在有未被国家认可的习惯法。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一直作为调整乡土社会乡民行为规范的多元而存在,对此,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里,调解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被规定在条例中,抗日战争时期得到普遍发展。期间,最典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89.html -
了解详情
与中国社会》,页286-303;马作武:《古代息讼之术》,载氏着《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广州:暨南大学1998年版,页164-174.但我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页179-180. [186] 岸本美绪:《清初上海的审判与调解》,载《近世家族与政治比较历史论文集》(上),页254. [187] 周振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9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法律分类与专门化的现象,而是民事法与刑事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浑然一体。因此,古代中国一体性的法典编纂事业之活跃,体例之复杂,体系之详备,恐怕在世界法律 ,提高诉讼效率;对当事人主义进行适当的限制,保证法院公正地解决纠纷;发展调解制度,探索诸如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ADR)的多元化解纷机制,等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92.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重要商品如盐、茶等实行专卖制度,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限定物价等,更是严重影响了商品交换自由,从而也阻碍 不再引证条文。笔者认为,两种法律中秩序价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代统治者在运用法律维持统治秩序时就潜藏着破坏秩序的可能性,换句话说,由于极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