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数量要件。对于许多犯罪来说,区分危害程度轻微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区分适用不同量刑档次的重罪与轻罪,关键在于犯罪构成中反映行为程度的数量要件,这就形成了立法 刑法理论上存在着较大争论。主要有两种立场: 1. 肯定说。储槐植教授持此种观点,他认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但书的规定是对刑法分则诸多具体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7.html -
了解详情
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即侵占时行为人已经合法持有他人财物。②犯罪故意 、埋藏物之后才产生的,否则,持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盗窃罪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之前。③侵占罪必须是拒不交还才构成犯罪,而盗窃罪是否退还赃物只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60.html -
了解详情
居住时间有多久,他所实施的行为只要符合我国刑法中犯罪的规定,我国刑法都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这项规定不仅明确我国公民在境外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的标准应当以我国 是所在国的刑法。现在我国刑法要求用我国的刑法,来评价这些长期居住在外国的我国公民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以我国刑法来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8.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人内心再邪恶,但如果没有实施外部的危害行为,他是不可能造成外部社会危害性的。法律的责任是惩罚外部的行动,这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对法律责任的 四、结语 总之,只要坚持客观行为是评价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坚持思想不是处罚的对象,坚持社会危害性是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合法权益造成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8.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罚,刑罚是由国家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依法适用的剥夺或限制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强制方法。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因此而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是否 ,他认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是文化规范(kulturnormen),即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买卖规则、职业规则等决定人们行为的命令及禁止。人们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82.html -
了解详情
3)期待可能性,是指对于行为人负罪责, 必须能够期待他行为当时不为该构成要件该当的违法行为,而为其他适法行为的情形。例如,按照判断期待可能性的一般人 的责任状况,对于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人是否有责任也会成为控辩双方争论的侧重点。把责任作为犯罪成立的一个要件,并且把它作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3.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机关未提出抗诉,被告人艾光俊未提出上诉。 [评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艾光俊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存在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艾光俊的行为与刘 ,但他在随手击打刘月华时,在当时的条件下,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刘月华死亡的结果,但他在盛怒之下,没有思考,而疏忽大意地造成了刘月华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7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影响,使得其决定不仅是他(们)个人意志的反映,同时也是单位意志的反映。 ⑶单位决策机构或有关领导人员默认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指单位决策机构或有关领导人员 是一般的违反民事法法律、经济法律或行政法律的行为。单位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以刑法分则及其它法律中有关刑法规范的具体规定来确认,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88.html -
了解详情
就可以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不限于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犯罪对象,也不管被告人侵害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也不受该犯罪事实在刑事诉讼中被认定的罪数 并非附带民事诉讼标的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他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直接遭受损害的被害人而不是他本人的权益,他的全部诉讼活动也都只能以被害人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4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将定罪权授予人民法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换言之,只有人民法院才享有一个人的行为 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还专门规定了上诉不加刑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