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 使自己的权利,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对仲裁前置的诉讼案件,究竟应适用哪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988.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应向何处申请仲裁呢?根据国务院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双方不在同一管辖区,应在工资 劳动者来说,没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当然,劳动部后来有新的批复,《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劳部发〔1995〕209号)及《劳动部关于涉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74.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疑难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中时效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确定职工开除处分时间问题的复函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履行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合同的争议是否受理的复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183.html -
了解详情
增长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后,甚至提出中国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GDP同步增长的结论。[①]劳动伤害事故不仅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也给受害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悲痛。如何 与劳动关系确认之间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但与《条例》、《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晰、不协调,不便于操作等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621.html -
了解详情
增长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后,甚至提出中国“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GDP同步增长的结论”。[①]劳动伤害事故不仅影响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也给受害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悲痛。 与劳动关系确认之间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但与《条例》、《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明晰、不协调,不便于操作等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76.html -
了解详情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3.部门规章。劳动 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制定行业守则来推行国际劳工标准,最为典型的是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将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产物,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93.html -
了解详情
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仲裁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一) ,经常代理因工受伤的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索取工伤赔偿待遇,面对现行工伤事故处理程序存在的诸多不合理性,有感而发,期望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完善,本文所列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953.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93年7月国务院发布《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后,由于企业改革,经济体制转型和一大批劳动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靠单一的仲裁方式解决 逐步建立,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达到全覆盖;二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经办机构的主要职能本应属于行政管理事项,纳入仲裁管理,不仅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875.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劳部发[1994]118号)规定: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劳动部关于严禁用人单位录用 的董事会成员除外)。否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例《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和平支行诉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46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最终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仲裁委员会是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受理条件予以审查,符合该受理条件才能作为仲裁案件予以受理并 。也就是说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而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请求必须按《条例》规定的法定期间提出。即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如此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