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审判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现行刑诉法及最高法院《解释》中对如何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已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做法中却不尽一致,无论在程序设计和实体 问题。由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交通肇事引发的属人身损害范畴的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案件,目前仍然占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绝大多数。审理这部分案件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9.html -
了解详情
中被告人赔偿了被害人损失的被少判刑及上述司法解释不予精神赔偿便是最好的写照。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设计理念与制度的再构建理念应先于制度的设计,理念的改变带来 法学》第388页郑禄姜小川主编群众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④转引《诉讼法学专论》第424页胡锡庆主编叶青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故从法律固有的公平精神及人们不断发展的思想观念从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精神赔偿似乎又应予以支持。正是由于法律与观念的冲突,造成了刑事司法 巨增的情况出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采用立法非限定主义,亦可认为肯定人身损害之精神赔偿请求权。从立法的宗旨来看,法律是保护一切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而创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6.html -
了解详情
高。有的既要求法院满足其对被告人的严厉处罚,又要求满足其提出不切实际的各项赔偿,一旦两个方面有一个方面不能达到目的,到处上访。如一中法院前不久受理的 人民币5万元。被害人一方认为在经济赔偿方面与他们提出的赔偿75万元相差甚远,为此大吵大闹。这类一方当事人不满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而情绪激动或上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html -
了解详情
年10月30日该院又以苏高发[2001]319号”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2001年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纪要》)予以确定23号文件的效力。 ,作者:扬琳,刊于1999年《法学天地》第2期。⑤《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赔偿》,作者:范晓方、勇亚成,刊于2000年《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3.html -
了解详情
,同期结案是511件。其他可能造成当事人物质损失的犯罪也还很多。是当事人放弃请求赔偿的权利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二是“酌情判决”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实体 损害赔偿范围之一。参见谭永多、易新华《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载于《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第35页。⑦一种观点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6.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法院“可以告知”,而非“应当告知”,不是强行性规定,实践中就出现了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官因为怕麻烦而怠于履行或疏忽大意忘记履行该项义务的情况,导致附带 主动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因为他知道即使赔偿了刑事判决也不会更改。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违背法律设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意的,因此应当予以纠正。笔者建议将“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人民事权利的保护是不利的。笔者无从知悉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完全堵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渠道的真正意图,但仍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精神进行最起码的 形成误导司法等相关弊端。如司法解释规定可以将被告人对被害人物质损失的实际赔偿情况作为对被告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笔者认为颇值得商榷。理由很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载《法商研究》1998年第4期,第84页。 6陈祥龙:《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载北大法律信息网(//chinalawinfo.com/research/academy/details.asp?lid=3296) 7刘晓霞:《刍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7.html -
了解详情
。这对双方都有利,因为对受害人来说,特别是面对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赔偿能力较差,外来流动人员类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后,可供执行的财产少 与刑事案件审判是相互独立的程序,难以直接对被告人的量刑施加影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实际赔偿的情况是交通肇事案件中量刑情节之一。被告人为了达到减轻或从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7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