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应有之义。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履行又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劳动者以劳动者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加付赔偿金的义务 代表诉讼体制后,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何种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劳动合同法第85条虽然规定简短, 但却涉及诸多复杂的关系。逐步完善加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619.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规章制度应经职代会讨论,否则对职工不构成约束力社会实践当中,用人单位往往在劳动合同之外还会针对职工的权益制定了很多内部规定,其形式包括规章制度、内部 处于效力待定状态,该制度当然不能对职工构成确定的法律约束力。 此外,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四款同时追加规定,用人单位如果做出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612.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章制度违法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6、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 ,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经济补偿金支付时间: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462.html -
了解详情
说认为经济补偿金的取得与劳动者在职期间为用人单位所作出的贡献成正比。 《劳动合同法》也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挂钩,每 的权威。 四、经济补偿金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时,由用人单位主动提出的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39.html -
了解详情
,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 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条款中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据劳动者的请求对违约金数额予以适当调整。 第二十七条 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125.html -
了解详情
,也因不同的组成形式而有所不同。 自始至终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劳动者与其发生纠纷属于非法用工关系, 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以及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歇业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作为劳动争议受理。 而浙江省高级法院对此确有不同观点,如2009年4月16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03.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应当革除以往陈旧的用工观念,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缓解劳动合同法带来的冲击。一、新法下规章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及风险应对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提示: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包括内容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616.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应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的规定。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可以就争议事项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劳动者可以直接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22.html -
了解详情
具备如下侵权行为的一般要件: 1.加害人具有一般侵权法上的责任能力。《劳动合同法》第91条将侵权行为人限定为用人单位这一特定主体同时该法又严格限定 要件:(1)存在侵害行为;(2)加害人存在主观恶意;(3)行为人侵害的是既存劳动债权;(4)存在着损害;(5)损害和用人单位的侵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10.html -
了解详情
其技能的一部分无法从主体中彻底分离出来,限制劳动者继续使用该种商业秘密可能限制劳动技能或创新能力,对劳动者长远发展不利,但如果对劳动者离职后使用利用了雇主 限制协议需要严格限定主体的条件,而不能将主体范围任意扩大。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的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没有考虑主观知悉商业秘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