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普世力量,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因此,存在着一种基于理性的普遍的自然法,它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普遍有效的。 然而,意志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始终 承担者,可以遵守铭刻在心中的戒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孙中山作为先知先觉者创造出了一系列组织、技术和程序,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认同和独立自由思想。当这些程序演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34.html -
了解详情
却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7]显然,这里法的概念是对一国政治机制中的法而论之的。在另一些情况下,法可能主要针对 而非机械式的社会。[48]此论表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德主刑辅等本土资源在法律规范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当法律规范体现上述本土资源的精神时,其主要面对法律的执行者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037.html -
了解详情
奎那这里压的很低,但却有一个神圣的起源。始终与正义和理性息息相关,从而使得法律与法学即使在神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也没有停止过发展,这应该归功于神学家的作用。 也是他社会契约论思想中的一部分。人民直接立法是通过行使两种权利来实现的,一是创制权,二是复决权。创制权是公民提出宪法修正案或法律草案,并以投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1.html -
了解详情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8}[美]理查德霍金斯.美国监狱制度刑罚与正义[M].孙晓雳,林遐,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3}[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M].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4}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00.html -
了解详情
流浪生活,甚至某一天与其父被抓回来后共同欣然承受牢狱之灾因为舜毕竟没有选择请求皋陶法外开恩,不予追究或从轻处理。作为孟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孟子为舜如此 得不到花果。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卷603页。 [9]语境论的法律研究方法的论述,见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05.html -
了解详情
13页,邓正来 译 [iv]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v] 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商务印书馆2003版 法治的可能性及其限度,载法律思想网 [xxix] 季卫东:现代法治国的条件(代译序),载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2.html -
了解详情
上来说,正义与秩序是一综合体。正如博登海默指出:在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中,秩序与正义这两个价值通常不会发生冲突,相反,它们往往会在一较高的层面上紧密 们作了详尽的阐述。如早在古希腊时期,被誉为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良法问题,他说:法治应当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36.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次优的法治。亚里士多德相信人一旦脱离了法律与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3],认为人性恶,所以需要法治。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 以及渗透着义务、承载着义务的权利。[7] 从早期法律思想以及对遗留下来的法律与案例中可以发现,此时并没有专门的人性预设,法律人性预设的功能借助自然或神的形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84.html -
了解详情
哲学王的寻找心灰意冷,而愿意选择次优的法治。亚里士多德相信人一旦脱离了法律与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③],认为人性恶,所以需要法治。 古罗马时期, 渗透着义务、承载着义务的权利。[⑦] 从早期法律思想以及对遗留下来的法律与案例中可以发现,此时并没有专门的人性预设,法律人性预设的功能借助自然或神的形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309.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的判决意见有这样的话,这部法律与普遍权利相冲突,将某人的不动产授予另一个人,也以《大宪章》冲突 [37]。这里的公平、正义、公平原则以及人身生命、自由 不能解决经济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问题,但是孔子思想中的基本部分,优秀部分即使在复杂的现代社会被普通公民予以信仰也不会妨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和西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