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成为调整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当事人不再是民事审判的客体而是民事诉讼的主人;民事诉讼的功能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理解为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 变革的期许。 我国现代型诉讼面临的问题可以从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分别说明。从原理上说,现代型诉讼具有不同于传统民事诉讼的诉讼结构,奉行协同主义而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3.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体系。随着社会进步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司法审判在具有发现法的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了生成法的功能。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曾经把隐私权作为 我国特有的案件受理程序,使得“告状难”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大痼疾。下面,笔者拟以一具体案例对当事人和正当当事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作一分析。「案例」199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2.html -
了解详情
的独立性,例如,《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以及《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案件专家咨询员工作规则》(实行)等地方性法律 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 [16] 吴如巧:《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模式选择》,载《河北法学》,2011年5月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146.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的独立性,例如,《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以及《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案件专家咨询员工作规则》(实行)等地方性法律 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16] 吴如巧:《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模式选择》,载《河北法学》,2011年5月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995.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既然这样,在逻辑上就应当认为,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诉中介入,也无范围的限制。因为,诉中监督是预防法院生效裁判发生错误的,诉 地位的实质平衡,应当更加全面积极地履行审判职责,包括依职权调查该调查的证据,应当严格按照公开原则确保程序公正的实现等等,所有这些观点、意见和主张,只要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41.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既然这样,在逻辑上就应当认为,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诉中介入,也无范围的限制。因为,诉中监督是预防法院生效裁判发生错误的,诉 地位的实质平衡,应当更加全面积极地履行审判职责,包括依职权调查该调查的证据,应当严格按照公开原则确保程序公正的实现等等,所有这些观点、意见和主张,只要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30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判案依据,并非是对该原则的否定,只是对该原则的补充。 三、我国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我国民事诉讼的现行模式不是最终的理想型,仍需要进一步改革与 应在法官主持下进行质证。 4、完善自认制度。自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主张对其不利事实给予的公开承认的申明或表示。由于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功能优势。 因此,调解制度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之一,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包括立案、一、二审、再审、执行程序等。审判实践中,充分运用诉讼 与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不见面,都摸不清对方的意图,只知道法官的个人意思。这不仅违背了公开原则,剥夺了当事人的知情权与程序参与权,也使法官的尊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84.html -
了解详情
,这不仅造成了审判实践的不配套和不协调,而且对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由 第一,将精神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受害人要求精神赔偿一律不予受理是不符合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原则的。既然民事诉讼的精神赔偿已被立法所确定,并为司法解释所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81.html -
了解详情
思想的必然结果。尽管这些年来学界一直都在检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审判实践在贯彻辩论原则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却鲜有人意识到其根源在于没有真正将审判 ,所以审议按其本性是不公开的。 最后,《民事诉讼法》应当完善对违反公开审判的具体规定行为的救济程序。我国现有的公开审判制度之所以落实得不够理想,一个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