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行为人根本没有逾越尺度的预见或者预见可能性,从而根本欠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场合。(27)换言之,行为人在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时候,均没有任何 意思而实施该行为的,因此,即便造成了过当结果,但最终也只能在故意伤害致死的量刑幅度之内,按照刑法典第20条第2款的规定,享受防卫过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260.html -
了解详情
。故对后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53]还有学者提出,如果先行为人以抢劫的故意实施暴力之后,后行为人加入进来与先行为人进行意思沟通,并以共同抢劫的意思参与 肯定说和中间说都可能因为肯定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而认为二人均应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责任。本文持否定说,按照此说,承继共同正犯仅限于介入后的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1.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依据的证据疑点重重,证据之间不能相互印证,关键证据缺乏,认定苏顺平犯故意伤害致死罪证据不足! 辩护人还指出,苏顺平属于初犯、偶犯,本案一审判决量刑畸 条件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将这里的情节特别恶劣解释为是指犯罪人使用伤害手段特别残忍,具有虐待性,令人难以忍受。令被害人承受了极大的痛苦。 三、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54.html -
了解详情
。故对后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53]还有学者提出,如果先行为人以抢劫的故意实施暴力之后,后行为人加入进来与先行为人进行意思沟通,并以共同抢劫的意思参与 肯定说和中间说都可能因为肯定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成立,而认为二人均应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责任。本文持否定说,按照此说,承继共同正犯仅限于介入后的阶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0.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很可能是因为其行为在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爆炸、故意杀人等罪之间难以选择。 例十三:2010年2月7日16时许,被告人陈 种附随效应,而不应当成为司法机关认定某种行为构成该罪的根据或理由。例如,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与最高刑相同,但不能因为人们认为故意杀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60.html -
了解详情
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方式杀人。立法者之所以没有像故意杀人罪那样将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设为基本法定刑,就是因为当行为人 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从一重处罚,甚至可以适用故意伤害致死的法定刑。 (三)与诈骗罪之间的竞合 刑法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普通诈骗罪之外,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43.html -
了解详情
中,只要是对伤害致死规定了单独的法定刑,其处刑标准往往都要比普通伤害与过失致死重得多,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同一对象故意实施伤害行为, 违法性。现在由于受德国的影响,强调重视个人的自己决定权,因此,通说认为,同意伤害仅仅在违反善良风俗的场合,才具有违法性。(21)日本最高裁判所曾就基于承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9.html -
了解详情
电力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方式杀人。立法者之所以没有像故意杀人罪那样将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设为基本法定刑,就是因为当行为人 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从一重处断,甚至可以适用故意伤害致死的法定刑。 (三)与诈骗罪之间的竞合 刑法除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普通诈骗罪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166.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主要依靠当地和解赔偿习惯法解决刑事冲突,致使很多主要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诸如故意杀人等得不到举报,无法进入国家刑事司法程序,仅仅通过和解赔偿习惯法和解解决 机关依据国家刑事制定法处理加害人。例如,在上文例举的措得杰故意伤害致死一案中,由于加害方赔偿额度高达人民币109万元,致使被害方向法院施加压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2.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能够救助乙而不救助,结果导致乙死亡。对甲应当以伤害罪(先行行为)的结果加重犯(故意伤害致死)处罚,而不能以不纯正不作为的杀人罪处罚。但是, 之作为义务者,当限于为法所容许之情形。例如,正当防卫行为,有时对于加害者予以伤害或使之限于紧迫的生命危险,此种情形,若对于正当防卫者课以防止发生危险之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