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己的民事权 利和诉讼权利。这一规定确定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民诉法确定当事人处分原则的直接依据是私法自治的 为他们做调解工作解决纠纷。如果法院强行调解,或者强迫双方达成协议,则与自愿原则相悖,当事人只要能提供证据加以证实,便可成为再审之缘由。调解违背当事人实体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98.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权则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在外国民事诉讼中,对于公益性较强的人事诉讼以及非讼事件等,则限制或排除处分原则的适用,采行职权进行主义和干预 N].人民法院报,2001-4-9. [5] 〔日〕兼子 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新版)[M].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6] 〔日〕谷口安平.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真正有效地拘束裁判者,从而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实现诉讼公正的功能。 而且学者们对学界目前通常认可的民事诉讼法的另一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思辩,其最终的认可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20) 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64页。 (21) 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96.html -
了解详情
方反悔,只能通过再次起诉来救济。 (二)民事诉之撤回的法理基础 1.诉之撤回权缘于民事诉讼处分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 ,由人民法院裁定。,第156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可看出,无论是撤回起诉还是撤回上诉,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5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不告不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当事人可以放弃自身的诉讼 起诉,并告知当事人可以重新起诉。另外,当事人在庭审辩论前,也可以变更、撤销诉讼请求。对此,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应予准许。但笔者认为法院在此时应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599.html -
了解详情
。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对当事人的处分权利规定为: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不告不理原则则是此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 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他当然不可能随时知道,在那儿、什么时间、谁在为侵权的行为。这种情况在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方面尤其明显。而且,又因为我国著作权法自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两大基石,而民事诉讼则是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合力的结果,因此在处分原则的框架内对实体层面上的当事人诉讼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保障当事人 人民大学法学院。 【注释】 [18]〔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 [M].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39.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75.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规定为“自愿合法进行调解”,但实践中未能遏制负面影响,并且法院调解作为基本原则与法院职能相悖。由于适用上须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前提条件,故其运作不具 改造,使之反祖于辩论主义。 第二,处分原则 处分权对法院审判权制约是现代法治国家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5.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主张和证据的基础上。这就是现代民事诉讼通行的“当事人主义”的法理,具体言之,又可以根据其适用的阶段,分别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加以概括。在 期限的规定过于宽松。根据现行法第125条第一款:“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即便我们将该款理解为“当事人只能在开庭审理之前或开庭审理期间提出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人参加诉讼,就使法院起到了主动追究第三人民事责任的作用。这种干预既有背当事人主义,也不符合民事诉讼处分原则。因此,应将该制度调整为,在原告 。当事人启动再审并非是指只要当事人提出要求法院再审,法院就必须进行再审。当事人启动再审的基本含义是,在当事人没有要求进行再审时,法院不能主动提起再审。是否进行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