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 对应于民事诉讼法学上的所谓热点领域及问题,我们想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中级法院如何受理民事一审案件、在开庭前有什么样的准备活动、开庭采取什么样式、开庭 审查后,填写立案审批表交立案庭庭长签字批准是否受理。诉状及已提交的证据材料再送交审判庭庭长,由其指定承办人、书记员和合议庭成员。此后案件即移交给承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54.html -
了解详情
。律师要了解控方的指控意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需要阅卷;要想从控方案卷当中找出对己方有利的材料、线索也需要阅卷。可以说,阅卷是辩护最基本的准备 尤其是美国创造和发展的一个制度。什么叫辩诉交易? 就是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就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达成的协议。美国的刑事诉讼是同民事诉讼原理一致的,遵守处分原则。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2.html -
了解详情
前准备程序和审前程序作一区分,其标准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审前准备阶段与程序的区分在于其作为程序的一个部分,只是庭审程序的预备阶段和状态,并不具备完整性特征 的若干规定》中,将证据交换限定为案情比较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2001 年12 月又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其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56.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阶段,即便当事人在质证时对证据材料提出了异议,往往并不影响法庭当庭决定并宣布采信或不予采信。必须指出的是,我国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是 。由此可见,确定庭前准备时间的长短,不是一个孤立的诉讼效率问题,其与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无不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在追求民事诉讼的效率目标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5.html -
了解详情
写在上面。以后,如果当事人的律师要引进新的争执点或增加新的证据,都必须向法院提出申请。日本民事诉讼法则规定了准备书状和准备程序两种审理前的准备制度。 能审判人员什么时候想适用就适用,什么案件想适用就适用。它应该主要适用于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疑难复杂、争议较大、证据材料多而繁琐的案件。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8.html -
了解详情
从一般比较来看,自然看不出作为一审案件管辖法院的高等法院和郡法院之间存在什么能够引起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其实,正是由于两大一审法院的并存,造成了为此 阶段平均在1年以上;高等法院更为严重,正常情况下审前准备阶段都要经过2-3年。造成英国民事诉讼拖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当事人对抗制的渗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推行,导致举证混乱。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 ,尽管各国在具体的构建及立法的技巧等方面存在些微的不同,但将整个民事诉讼分为准备程序加上一次集中、连续的开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立法潮流。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证据复印件所包含的证据,更应包括尚在检察官手中保留的准备在庭审时使用的其他证据材料。第二,取消对辩护律师收集证据的不合理限制规定。将刑事诉讼法 关系,其与被告人的辩护律师缺乏相互交换信息的合作基础,因而不宜成为证据开示的主体。②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应当成为证据开示的主体。因为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9.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故而理论研究也就总是发展的、存在争论的,而不可能有什么终结。如果说要等到所有的民事诉讼理论问题和难题均得到彻底解决以后,再去修订《民事诉讼法》 在审前达成和解,尽快解决纠纷;其三,通过审前准备程序,可以使各方当事人彼此了解对方所主张的事实及拥有的证据材料,以便实现各方攻击防御手段与机会的平衡。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诉讼对程序公正的依赖性越发加强。那么,程序公正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日本著名法学家谷口安平认为程序公正最基本的内容或要求是确保与程序的结果有利害关系 》,在关于做好庭审必要准备工作及时开庭审理问题中明确规定:案情比较复杂、证据材料比较多的案件,可以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这是在民事诉讼中第一次明确确立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