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即通过对经过一审、二审程序审判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死刑案件的审查,确认这些死刑案件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 重要属性。 (5)死刑核准权仍然是一种判断权,即对于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审查和判断。司法是与裁判有着密切联系的活动,司法权往往被直接称为司法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13.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适用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包括审判中充当公诉人角色的活动,那么,检察官的中立性则仅适用于审前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履行收集证据、查明犯罪 作的基本要求。司法鉴定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科学的分析、检验和判断过程。因此,科学性是其本质属性。换言之,司法鉴定必须忠实于科学。这不仅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以及各类证据的概念、意义、收集和保全等内容。 从理论体系上来看,这一时期证据法学教科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史论、总论和分论三个部分。 证明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27] 沈德咏主编:《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总序一。[28] 易延友:《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施。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给阶段,经济实力较弱,国家财政对司法业务的支持极其有限,司法资源缺乏、技术装备落后,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大面积地排除非法 D415 2002-10 徐益初 《论口供的审查和判断》北京政法学院学报 1982,(3) 刘广仁,孙世岗 《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辨析》烟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98.html -
了解详情
开示制度并没有建立。 (一)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现状的分析 《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 内容,这就使得控方从了解证据内容到分析判断证据、针对证据疑点提出质证的思考时间极为短暂,客观上难以通过询问、质证来辨别清楚证据的真伪。这种质证方式在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html -
了解详情
的热点问题。 (二)反思 1、理论研究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未给予足够重视。 刑事证据规则包括刑事证据收集规则、审查判断规则和运用规则。而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 的研究成果为蓝本,仅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立法,而不对刑事证据收集规则进行完善,那么证据的收集就仍然无法规范,证据的审查、运用乃至诉讼效率也就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70.html -
了解详情
欠缺,因此为避免这种脱节,理应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对括民事、刑事、行政证据制度进行新的研究。 一、数字证据的可采性与可行性分析 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社会 并不能说明复制件为伪造,但应当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从多方面综合判断数字证据的真实性。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复制件的可采性”作出了这种规定。[13]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规则之法律预先规定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绝对性依据。在19世纪下半期以后,在欧洲大陆国家确立了为消除对 .第137页。13[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第14页。14李和仁、晏向华,证据制度。诉讼法学研究新热点[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6.html -
了解详情
和种类;推定;司法认知;证据的审查和认定;非法证据排除等证据规则等等,就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内容和规范。如果这些问题在刑事诉讼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行政诉讼 应经合法调查始可定其取舍,所以证据规则重在调查证据程序;同时为使法官能够自由判断证据的证明力以发现实体真实,法律形式上的限制少得多[5](P.4-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原理和原则。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证明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必须规定的问题,例如证据种类、证据规则、司法认知、证据的审查和认定等就存在着诸多共同的 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所以对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判断离不开人类社会生活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二)自由心证原则的保障和制约自由心证原则并非容许法官恣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