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冯军教授在《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上发表《论〈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范目的及其适用》一文,以醉酒 安全罪,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以及所有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之间,都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的关系。⒂因为这些犯罪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实害结果都可以是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665.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平价值目标的缺损。 可见,数罪并罚论作为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是合理的,但如果把它当作所有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则有违双重评价禁止原则和充分评价 益的情况,完全符合想象竞合犯的特征,适用处罚较重的罪予以处断就能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同时适用数法条予以处罚的话,便违背了双重评价禁止原则。此时,被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22.html -
了解详情
处刑时,明显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认同如下处理方案,即在按照实行犯确定共犯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想象竞合犯的原理来确定上述情形下共同犯罪 进行处罚。但问题是,能否依照刑法总则有关共犯的规定对相对方的行为按照本罪的共犯加以处罚? 关于片面对向犯的处罚,日本刑法理论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90.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其处罚原则显然并不是结果加重犯,而是想象竞合犯。因为,在上述司法解释中强调的是 5期。 ⑥于改之:《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作为义务的条件兼论刑法第133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立法意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91.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罪构成想象竞合,从一重处罚。不特定是指危害行为的危害结果事先无法确定,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一经实施,其犯罪 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刑讯逼供罪和暴力取证罪与故意杀人罪形成了牵连犯和想象竞合犯的情况,也就是说行为人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930.html -
了解详情
预防的角度分析,要限制适用死刑,就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刑罚的必然性,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刑罚的可感知程度。 从特殊预防论的角度分析,对于累犯的担忧可能会增加司法机关 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内则只能成立未遂。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处理,即以运输毒品罪的既遂处理。由此可见,贩卖毒品罪应当重于运输毒品罪,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5.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台湾地区省内烟酒专卖暂行条例第37条第5款贩卖未税酒类之罪,依想象竞合犯从重处罚认定为贩卖伪药罪。但是中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认为,犯罪事实应依证据认定 明确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解决证明困难的问题,在毒品犯罪、金融犯罪以及特定目的犯的认定中,推定都有其适用的空间。由此可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尚不足以完全评价,而又不充分满足两个以上的犯罪构成的,就属于想象竞合犯;如果充分地满足了两个以上的犯罪构成,当两个犯罪构成是同一的且具有主观 对于以某种犯罪为业或者形成恶习的,可以从连续犯的角度来理解,即以一罪从重处罚。 15参见于志刚主编:《刑罚制度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7.html -
了解详情
,结合具体犯罪对一些属于法条竞合、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作了随机性规定。[1]因而,从刑事法理角度看,加强对此类犯罪形态及其定罪论、刑罚论的研究,以为将来的立法 法系国家的刑事法例则不然,他们往往在刑法总则中对法条竞合、牵连犯、想象竞合犯的构成、处罚原则等作出明文规定。我国总则对此没有任何规定,分则罪状中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7.html -
了解详情
幼女的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属于想象竞合犯;⑵三是互斥关系说,认为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侵害的法益不同,在构成要件上有重要差别,前者以 是肯定说,认为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只是一般原则,仅适用于特别法条规定的处罚重于或等于普通法条的场合,当特别法条规定的处罚轻于普通法条时,则应采用重法优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2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