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构建》[J],《河北法学》2004年第7期。 [7]贺小荣:《论民事简易程序司法解释的法理基础及其价值取向》(上)[J],《法律适用》2003 乔欣:《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J],《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 [38]同前注[32],第241页。 [39]严格的一审终审是在效率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635.html -
了解详情
,载《法学》1986年第6期;武树臣:《对十年间大陆法学界关于借鉴判例制度之研讨的回顾与评说》,载《判例与研究》1997年第2期;曹培: 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5}李祖军.民事诉讼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6}〔美〕本杰明卡多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12.html -
了解详情
的轨道,使再审立案审查程序化、规范化。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再审立案审查程序: 1.明确再审之诉的立案条件与程序。与起诉权和上诉权一样,既然再审 间的民事纠纷为对象,当事人的处分权与人民法院的居中性、被动性在民事诉讼中表现明显。再审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没有异议的部分,只要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2.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参见李浩:《构建再审之诉的三个程序设计》,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23]如廖中洪:《论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修改与完善》,载《 再审一次。即规定了各级法院只能再审一次的原则。由于第一次再审一般是在作出终审裁判的法院进行,难免会受到法院内外方方面面的干扰,法院内部的干扰和阻力更甚于外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33.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缓解两级法院的上诉案件压力。[20] 四、对我国再审案件审理权配置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新民诉法对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重新配置方面存在前述诸多问题,其科学性与正当 具体参见李浩:《构建再审之诉的三个程序设计》,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23]如廖中洪:《论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71.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特点;对再审的生效裁判,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由再次提起再审之诉。 一、再审诉权:重构民事再审案件审理程序的法理基础 再审程序,是为了纠正生效裁判中的 ]在审判实践中,再审立案审查程序习惯称申诉复查程序。 [6]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95页。(北京师范大学熊跃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4.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法治研究》2013年第9期 【摘要】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制度进行重构,是民事检察制度一次重要的变革。一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作为公权力的 ,并未甄别当事人的申诉是否合理和正当,有悖民事诉讼规则和检察监督的谦抑性原则。针对各方面反映的一些当事人反复缠诉、终审不终的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371.html -
了解详情
重审制度的重构应考虑审级利益与程序利益的平衡,并通过确立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即承认当事人之间以是否发回重审的合意为内容的诉讼契约之效力,以遏制审判权 国内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并将应诉管辖引入国内民事诉讼,这些调整体现出我国在管辖制度方面的进步,但在制度的细节上,例如合理限定协议管辖的范围、应诉管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442.html -
了解详情
各级人民法院独立地行使审判权,也不利于真正落实案件承办法官的审判职责;其二,两审终审制度被消弭于无形,因为当一审案件的裁判意见最终来自于上级法院甚至最高人民法院 朱建敏:《论民事抗诉程序价值取向的重构及其程序设计》,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 [9]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再审之诉制度是药到病除地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4.html -
了解详情
理念相吻合都存在问题。在民事诉讼法的完善已提上日程时,基本原则的重构首当其冲。 所谓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够指导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原理和 制度﹑基本原则。将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制度规定在基本制度一节中;将同等对等原则放入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可以在第24章一般原则中加以规定;支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