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应有价值。正如学者所描述的那样,那种富于人情味的和谐功能、那种防微杜渐的内省模式、那种因事制宜的情节理论,其实或多或少含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62]也有 1992年第1期。 [44] 潘大松:中国近代以来法律文化发展考察,载李楯编:《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5] 参见付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46.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经济社会和法律发展依循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和国家推进型的现代化模式,在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反思和扬弃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 政法论坛, 1986,(1);谢次昌:论经济法的对象、地位和学科建设 [J]. 中国法学, 1990,(6). 狭义经济管理关系论参见:王利明,李时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2.html -
了解详情
地受到宪法、法律的约束,奉行中立、谦抑原则,回归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科学定位。 4、从效率至上到公平至上。在当前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 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阶级斗争惯性思维,抛弃暴力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众所周知,革命党的合法性基础在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86.html -
了解详情
也无法为时代变迁背后的利益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对二十多年来行政法的整体发展进行检讨反思,重构行政法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行政法结构体系实为 当然,控制行政权、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也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功能。 [8]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明确承诺受到被复审的任何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者企业提起上诉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81.html -
了解详情
控权模式同样的尴尬,这一问题必须认真考虑。笔者认为制度建构模式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相对易于推行。其可行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第一,改革开放的基础。 。从重实体的法律传统和国家治理模式相比,我国与大陆法系比较接近,因此,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在现阶段确立以利益调控为核心的制度建构的发展模式,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80.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中指出:现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概念分类、结构、司法机构设置乃至法律教育模式等均是从西方学来或自日本转口而来。(见《中外 我国高等院校法律院系的数量已经达到559所。参见朱景文主编:《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 王健.西法东渐外国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11.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有利于总结我国法制的历史经验,而且有利于探索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制的途径,探索澳门和台湾回归后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一、清末法制变革与大陆法系的影响中国的 亦有“六法”之说。日本仿之,编“六法全书”。中国法律近代化工程开始即采取此种模式。这是中国法制“大陆法体化”的典型标志。二、民国时期“大陆法系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0.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议与启示 一、从东盟到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东盟的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最初的成员国为印度 并以公开制度确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注:见程信和:《孔雀东南飞,风景这边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联系及其法律基础述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53.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于各行政领域的行政程序法典,而分别就特定领域或特定事项制定单行行政程序法律、法规,如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法、行政许可程序法、行政处罚程序法、行政强制执行 北京大学法律系]〔1〕参见赵晓斌、关荣佳:《中国区域发展模式和中央与地方关系分析》,原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秋季号,总第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7.html -
了解详情
)并存的“双轨制”现象,但在法律上,由于法律发展自身的保守性、滞后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所决定,计划经济的立法观念仍然居于中国立法发展的主导地位。所以, 宪法诉讼的案件,同时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行使合宪性审查的权力。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分工,由“异体”对立法进行独立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