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原则、及时原则和保密原则。为了规范委托调解的实施,实行委托调解的法院还需要制订有关委托调解的程序规则。法院附设的人民调解作为委托 在时机成熟时,宜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指导和规范委托调解的文件。 【作者简介】 李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7]这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70.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也要研究一下行政诉讼中能否建立这种和谐诉讼模式。本文的关注点就是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能否设立问题。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 出版社,1998年,第352页。 [4]参见江必新:《行政诉讼与调解原则》,《人民司法》1988年第3期;李松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特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外纠纷解决结果进行审查的事后性,在纠纷解决的成本和效率方面有明显优势,加之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相对成熟和固定并受制于政府管理的民间组织,相对于一般民间调解,其 。笔者认为,即使在大立案模式之下,立案庭的基本功能是完成诉答程序。因此,立案调解原则上应当在原告起诉之后、被告答辩期届满之前完成。在这一原则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2.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调解协议与仲裁裁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外,人民调解协议、行政调解协议都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和解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 调解的基础,又可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上述三原则,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当事人双方出自自愿,并由人民法院在查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5.html -
了解详情
里通常称为息事或和息,当代中国民间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乡镇法律服务所调解、律师调解、家族调解、亲友调解和邻里调解等方式;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又 ;1982年试行的民事诉讼法秉承根据地的传统也规定了着重调解原则;1991年民事诉讼法虽然删除了着重调解,代之以调解应自愿合法,但政策上仍倾向于提高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7.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理论界将其称为自愿合法调解原则。将调解规定在总则部分,避免了审判人员将 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版 。 (4)沈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马原主编《中国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9.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被邀请的人群通常为当事人亲属、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信教地区的宗教界人士、社会名流、社区贤达人士、家族长辈等。这种邀请 被确定为无效。而其中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即调解中当事人合意的瑕疵,我们认为,在调解原则重构的基础上,借助调解契约本质决定的与合同无效事由的接近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0.html -
了解详情
的直接所有物这一命题成为司法权具有社会性的精炼描述,司法权具有社会性不仅被当作是原则来加以尊崇,而且以陪审制为载体得以具体化。集权具有历史合理性和集权应用范围的 直接关联人6人,2009年我国涉诉人口就接近7000万,外加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调解、行政复议等准诉讼案件涉及的人口,2009年我国涉诉人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13.html -
了解详情
很显然是有损一方或者他人利益的协议,都是得不到法院支持的。人民调解的原则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四条做了以下规定:(1)依据法律、法规、 中反悔的问题。《民事诉讼法》赋予诉讼当事人反悔的权利。第九十一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也就是说,调解书送达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76.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对人民法院如何推动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如何加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沟通 调解协议的效力 一是确定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人民法院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或调解笔录生效后,表明双方当事人对曾经发生争议的法律关系已经取得共识并得到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