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确定的变相履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按照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全部履行完毕产生的法律后果就是此案执行结案。 (二)先于执行 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可见在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时有两种法律后果: (一)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03.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被告人缺乏赔偿能力时,宜选择由国家代替犯罪人对被害人进行赔偿。 3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对被害人进行心理治疗 叙说理论涉及了对被害人的心理治疗,这一理论 扩展之必要。其次,法官在诉讼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有利于维护审判权的独立和和解协议的公信力,防止审判权的扩散,否则社区志愿人员、教会人员、警察和检察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0.html -
了解详情
自诉的规定来看,又找不到具体的法律规范予以适用。因而,达成调解与和解协议之后被害人能否再行起诉的法律适用,只能依据抽象的法律适用原则来考察,而 对其自身状态的重大误解,此时,应对其进行权利救济予以肯定。 另一方面,从协议内容来看,自诉人意思表示应当具备真实性,这是自诉人放弃自诉权的必要条件。如果自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93.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缓起诉是检察官的公诉裁量权的一种形式。缓起诉制度不以和解协议的达成作为适用的前提条件。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53条a项、我国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519,679。 {5}{11}{13}孙国祥.刑事和解中的价值冲突和制度构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2)。 {6}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2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缓起诉是检察官的公诉裁量权的一种形式。缓起诉制度不以和解协议的达成作为适用的前提条件。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53条a项、我国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519,679。 {5}{11}{13}孙国祥.刑事和解中的价值冲突和制度构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2)。 {6}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43.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被害人的个人权利,而且也侵害到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除自诉案件外,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终结案件的权力。但对于 中试水遇法律难题[N].法制日报,2006-07-26. [10]陈光中,葛琳.刑事和解的理论分析与法律规制[A].陈光中,主编.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8.html -
了解详情
签字生效,但碍于现行法律的限制,只有极个别法院有所突破;三是达成和解协议,记入笔录,由原告撤诉,法院裁定准予撤诉,依照的是行政诉讼法第 级法院行政案件协调处理的调研报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务实创新力促和谐积极探索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载《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2007年第3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5.html -
了解详情
消除其人身危险性,降低诱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如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50件和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回访分析,发现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或所属单位均表示满意,未 ;二是被害人表示谅解并同意对犯罪嫌疑人减轻或免除刑事处分。在对刑事和解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审查的基础之上,检察官应当就赔偿的履行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0.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参与的公诉程序及自诉案件程序。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有刑事和解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 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有法律效力,对和解协议的履行进行监督,终止和解协议的效力、恢复正常的司法程序。 5.建立被害人人身利益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新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刑事和解强调被告人与被害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对被告人和被害人在诉讼中自主意愿的 ;对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的轻微刑事案件,法院采取调解措施,符合条件的刑事案件达成和解协议后应允许公诉机关向法院要求撤回公诉的,法院审查后认为无不当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