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其职务和权力的特殊性,可以实施一般主体所不能实施的职务犯罪。我国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作 也不享受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一旦落选或者退休后,不享受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其身份还是群众。既然他们不享受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85.html -
了解详情
世界性现象。20 世纪初,公共警察力量加强令其发展受限,后其服务重心从犯罪调查转向综合性危险预防。1960 年代以来,美国私人侦探业发展成私人保安业,出现明确 职能,但法律又未授予其公权力的组织。村干部、治安联防队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治安人员等履行职务时施加的私刑,可视为准公权力机关施加的私刑。 在广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4.html -
了解详情
继承 【写作年份】2013年 【正文】 公有住房是由公共机构(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出资建设并拥有所有权,通过一定程序交由符合规定条件的公民居住,居住者无 。承租人通过分配取得租赁权的住房,其套型、面积大小等与该承租人的工龄、职务级别、家庭人口状况等诸多要素紧密相关。浓厚的福利性是公有住房租赁权极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078.html -
了解详情
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以及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因而在实质上类似于斡旋受贿的行为,也属于一种特殊的受贿犯罪,因而在罪名中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1. {16}何承斌.论我国贿赂犯罪体系的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中心(J).现代法学,20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注意义务的根据蕴含着罪刑擅断的危险,有不恰当扩大责任事故犯罪成立范围之虞。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能否成为注意义务的根据,对此,我们亦持否定态度。因为 不应该预见到危害结果的产生,需要根据安全技术规则、各种机械使用规则、行为人的职务地位以及其职责等加以判断。可以预见是疏忽过失成立的一个主观标准,它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主体看,犯罪者的职务逐次走高 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犯罪,从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司法机关到企事业单位、经济实体,从国有企业到集体经济组织, 、人员,进一步明确职责,鼓励、支持尽职尽责者,惩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犯罪者;(3)实行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配合,重奖举报有功者,保护检举人,严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10.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官员也愈多。与此同时,在此国家经济建设的新阶段,国内官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腐败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主要特征有: 第一,腐败手段的智能化。 将来,将下述行为刑事犯罪化,包括:(1)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犯罪行为。指直接或间接向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许诺给予、提议给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6.html -
了解详情
同样的特征,都是利用在机构中(包括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的职务便利,村基层组织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也有此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最合理的 人员受贿罪。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进一步完善,才能打击愈演愈烈的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村级经济,保障农村的社会稳定。 江西省九江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08.html -
了解详情
;在职务侵占行为严重时,正如上述主张,不宜认定相关的职务犯罪。很显见,这种实际排斥认定职务侵占罪或者贪污罪的适用结果,是有悖于立法精神的,也没能在定罪 方面考量,即使是发生在金融机构里的内外勾结的严重侵占单位财物的犯罪,往往其手段都伴随伪造金融票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公文、证件或印章等多种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69.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我市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一,对与腐败主体-公务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国家工作人员,下同)有关制度进行改革,以立法的形式完善公务员制度 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法律(仅限于目前检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范畴)行为的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则依法侦查、预审和移送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起诉。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