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法律咨询 查找律师 加入收藏
全文 标题
共找到相关结果约 7393 篇 如果以下信息不适合您您可以点击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携带者,无视医务人员的劝阻和卫生行政人员的警告,拒绝住院隔离治疗,隐匿躲藏,故意传播非典病毒。对于他们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呢?笔者想通过以下的分析来谈谈 人死亡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因此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故意传播非典病毒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具备杀人的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41.html -了解详情
对案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合立法规定,作出法律上的判断和评价。刑事司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终极目标在于保护社会、保障人权,鉴于刑事司法的严肃性和严厉性 人携带了作案凶器,且在作案中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主观上至少可认定有放任他人死亡的间接故意,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故全案定共同故意杀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05.html -了解详情
动作迅速结束了被害人的性命,根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导致被害人死亡最直接的原因。最后,行为人对被害人造成的危害结果置之不理,即一种完全的放任的 和举动。通过上述对行为人的行为细节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追溯到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的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也可以明显追溯到行为人意图剥夺被害人生命的犯罪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53.html -了解详情
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其中主要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而故意传播艾滋病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安全乃至公共安全。众所周知,艾滋病目前尚属“绝症”, 危害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据此,杀人的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应该说,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具备杀人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0.html -了解详情
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再次,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拒捕、义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74.html -了解详情
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 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252.html -了解详情
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希望或者放任 共同犯罪中,如何界定共犯的认识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同的认识。共同犯罪人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知道其他人和自己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直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93.html -了解详情
非致命行为通过血友病这一特殊介入因素可能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清楚的预见,而故意就是明知一旦行为出现就可能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风险意识)显然不能排除Y的故意之 的房屋倒塌案中,被告人对于租客死亡的结果至少有间接故意的心态,因为他们明知开启液化气阀门引爆房屋,会直接导致租客的死亡,却对此采取放任的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4864.html -了解详情
理论[J].许玉秀译.政大法学评论,1994,(50). {13}许玉秀.客观的故意概念?评德国的间接故意理论[J].政大法学评论,1993,(48). {19}Roxin,Finalitaat und objektive Zurechnung, Gedachtnisschrift fu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48.html -了解详情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搜索历史 清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