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国内的立法现状 我国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始于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虽然规定得非常 的电子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和治外法权。所有这些特征对调节信息的产生、组织、传播、存档的法律都提出了挑战。[14]网络犯罪的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11.html -
了解详情
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其说是律条,不如说是一般号召。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三-二十五 均需承担法律责任,其分别应在于是承担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而已。须知我国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十分薄弱,电子商务市场远未形成,鉴于国际网路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8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体。犯罪主体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能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目前对计算机犯罪主体的认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特殊主体即“白领犯罪”,有的认为是一般主体 犯罪于无所不包。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犯罪应该是指行为人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内存数据和程序)安全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99.html -
了解详情
时空跨越的特点,犯罪行为人与犯罪对象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且通过网络连接的虚拟方式进行信息接触,这种接触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可能性,因此对犯罪着手的认定,不能以在 的刑法规制是必须的。正如同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样,本罪危害的也是不特定多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该罪既是行为犯又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传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9.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保密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例如,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密码算法的审批,公安部计算机安全监察局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生产销售认证许可,国务院新闻办负责 条、第7条,如果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标明密级的事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按照刑法第1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245.html -
了解详情
的网络犯罪。 1.网络入侵,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犯罪 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以造成最大的破坏性为目的,入侵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 、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等侵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行为,以及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4258.html -
了解详情
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 条规定了: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 ,该行为属于秘密窃取的行为。1996年邮电部印发的《关于盗用电信码号赔偿损失计算机标准的暂行规定》中将盗用电信码号界定为盗用长途电话帐号,号码偷打电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167.html -
了解详情
软件着作权登记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根据软件产品的特点、产业发展状况也制定了专门性的规范。 涉及的第三方知识产权权能情况, 对于有限期的免费使用软件, 要明确告知截止日期等信息。对于使用免费软件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权属情况, 或者版权声明的注意等, 比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6278.html -
了解详情
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势下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与防护措施成为了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若不做好相关 ,或者是技术上的失误这就会导致数据库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引起系统的瘫痪,这种数据的脆弱性还表现在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容易被破解或者盗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7389.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2004年8月28日通过、 模式和征管体制造成的影响 1、纳税人的地点、身份难以确定。通过互联网销售计算机软件产品,销售者的地点、身份确定,只能根据其网站和服务器及电子信箱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