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采取的是彻底真实的客观标准,即在认定案件事实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标志是 司法实践中必然会发生不择手段和过火的违法现象,从而降低人权的保护标准。诉讼效益论要求必须以较少的司法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案件不能久拖不决。对实体真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6.html -
了解详情
24] 目前,我国三大诉讼法并没有直接就证明标准问题做出正面的规定,但是根据有关条文的表述,人们一般认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5] 民事 则的适用问题时,应该把重心从证明责任转向证明标准。 (三)一点余论:推定规则语言的规范化 区分推定规则中的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以及在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8.html -
了解详情
性以及逮捕的证明标准等方面往往产生分歧,结果导致大量存疑不捕案件的出现。 (三)证明标准过低 逮捕证明标准的高低,对司法实践影响很大。七九年刑事诉讼法所规定 [7]参见贺恒扬著:《公诉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42页。 [8]廖丹、廖万里:如何把握刑事证明标准,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并提供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要全面审查证据,并依法提交审判机关,对于证据不足的有责任要求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审判机关要依法组织控辩双方对证据进行查证, 的量刑事实。 三、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 量刑程序的改革为量刑事实证明活动的公开化、透明化提供了契机,这对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提高刑事案件质量、确保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71.html -
了解详情
24] 目前,我国三大诉讼法并没有直接就证明标准问题做出正面的规定,但是根据有关条文的表述,人们一般认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5] 民事 则的适用问题时,应该把重心从证明责任转向证明标准。 (三)一点余论:推定规则语言的规范化 区分推定规则中的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以及在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99.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据此,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就是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 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 矛盾,只要是检察官 认为属于非实质性矛盾或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即可;第四,对被告人的辩解有证据或合理理由予以反驳。 2、在主观上,即从内心确信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67.html -
了解详情
中具体体现在: ① 法官有罪推定的倾向:在实践中,由于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由法官自行认定,在证据运用中倾向于证明被告有罪,并主动放弃中立地位, 》邓正来等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4] 卢宇蓉, 王明达. 《论刑事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1年版第2期. [5] 周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36.html -
了解详情
错判,其损失一般很难挽回。为了切实保护处于弱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刑事案件错判率降到最低,有必要设置较高的证明标准;民事诉讼只涉及当事人的一般 严重匮乏,法院工作推进困难;再次,加重了法院职权主义色彩,形成了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法院开始了以加强当事人举证责任为突破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87.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真实只能成为刑事案件的一个客观要求,它告诫办案人员要奋力地接近它,但它决不会成为个案的一个具体的操作性标准。法律真实才是诉讼证明的标准。 反对法律真实 著,《我的证明标准观》,载于《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 孙丹兵著,《论我国诉讼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0.html -
了解详情
24] 目前,我国三大诉讼法并没有直接就证明标准问题做出正面的规定,但是根据有关条文的表述,人们一般认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5] 民事 则的适用问题时,应该把重心从证明责任转向证明标准。 (三)一点余论:推定规则语言的规范化 区分推定规则中的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以及在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2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