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一般向生产经营地的市级工伤认定部门申请。而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八条,劳动关系争议的仲裁,由职工当事人工资所在地县级仲裁委员会处理。 冲突,两者往往由不同的部门作出。为了方便相对人,可以规定由工伤认定部门所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仲裁机构,或所在辖区的县级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在相对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116.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劳资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 工会委员会,工会只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工会法》第30条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监督职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54.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 2、从主体地位来看,雇佣关系主体地位平等,而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既具有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又具有实现这种关系的从属性。 3、从 一种,发生纠纷时依《劳动法》第79条、《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实行劳动仲裁前置,应当先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由该机构作出仲裁裁决。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73.html -
了解详情
全部纳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之内,同时也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四项劳动争议涵盖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之中。 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保纠纷 失业保险这三大险种的保险费的征缴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行政法规赋予劳动行政部门、税务部门的行政职责,保险金的发放则属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委托行使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88.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申请60%工资离岗退养期间,不保留升级工资,不享受企业内部各种生活补贴。”第五条规定:“离岗退养期间医药费自理。”第六条规定:“ ]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三项规定,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地解释第一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6.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中张绍明律师对此作简要探讨。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申请劳动仲裁,提交仲裁申请书还是申诉书?很多人没有在意这个问题,现在开庭时,仍有 仲裁申请书。 3、1993年7月~200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称作申诉人,提交仲裁申诉书。 在1994年7月《劳动法》颁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281.html -
了解详情
书面仲裁申请书。 3、1993年7月~200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称作申诉人,提交仲裁申诉书。 在1994年7月《劳动法》颁布之前 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申诉还有第二层意思,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34.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 5、劳动部劳部发〔1996〕 责任。 6、劳动部(劳办发[1996]181号)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84.html -
了解详情
说反映出了法律规定和司法实务的一个空白。1993年颁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作为沿用至今的处理劳动仲裁纠纷的主要法规,制定之初就未予考虑财产保全的 在仲裁程序中转移财产、逃避赔偿责任的行为游离于法律之外,使受伤职工应有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特别是现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成为关注重点,提倡构建社会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8.html -
了解详情
用工单位不可通过派遣协议来约定外部责任;内部责任分配则应该依据契约自由原则,由劳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自由协商确定。依此原理,在派遣劳动者民事赔偿请求权实现后 当事人,不具有程序法上主体资格。其依据的是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4年的《劳动法》。《条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