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它能够给纠纷主体提供权威的、最终的救济,而另一方面,司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同样存在滥用的可能,对于公民的权益而言也同样构成一种实实在在的 曾友祥、黄娟,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 【注释】 [1]对民事诉讼目的相关学说的论述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51.html -
了解详情
追诉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防止将无罪的人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以及指控犯罪证据不足的人提交审判,保障公民的权益,那么审查起诉就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 应否不起诉各自发表意见。检察机关最终将以此为参考,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正确的决定。这种不起诉听证与立法听证和行政听证以及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有所不同,后三者经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4.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这种平衡无需国家进一步干预、协调。当公民的权益受到他人的损害时,救济途径不外乎有三种:民事主体间的自行协商、调解;民事主体向国家公 ][2]法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267,48。[3]徐显明,公民权利义务通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12。[4][5]孙英,权利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01.html -
了解详情
善诉焦作市影视器材公司房产纠纷案”(以下简称“高永善案”)中,围绕三间房屋的所有权争议,纠纷各方当事人分别进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历经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焦作市中级 与民事判决相互矛盾者有之(如“高永善案”)。由此可知,我国诉讼程序设计上的缺陷是以牺牲公民的权益为代价的,因此,寻找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73.html -
了解详情
年第2版,第476页。)换言之,“政府存在的目的即在于保护公民的权益,如果不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益,我们实在不知为何要有政府。”(注:张树义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2 页。)“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与之相适应,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因此,国家整体利益得以一再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1.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法律并没有禁止地方对刑事诉讼方面的法律作出进一步的执行性规定,时限的问题在国家大法中缺失了,因而在公民的权益保护方面形成了漏洞,地方立法对这 ”,俄罗斯宪法也规定俄罗斯联邦境内不允许设立任何妨碍商品、服务和财政资金自由转移的障碍,意大利宪法则规定区不得采取在任何程度上妨碍各区之间人力和商品流动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83.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的监督,法治将无法正常运行,滥用权力将难以完全避免,公民的权益和自由将难以有效保障。然而,人大常委会不可能监督党委和党委书记。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必要 ,如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或政府首长。这样,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要受到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他们如果决策失误,或腐败、滥用权力,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可随时罢免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3.html -
了解详情
二)民主在近代法德两国绩效较差 其一,法国在大革命时代,国家权力不仅曾以民主的名义广泛侵入民众私生活领域,导致法国民众私生活遭受了全面压制和打击,而且法国大革命还 法国在内的大陆国家,并不能防御议会立法的侵害,即假如议会通过的一项法律侵害了公民的权益,就公民而言,除非能劝使该届议会或下届议会将这条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211.html -
了解详情
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我想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观念、心理和文化基础》。这里有一个关键的词我 问题的,立法要充分考虑弱者保护,所以我们有四部主体法,有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在司法中这个问题怎样对待非常复杂,有一个最典型的实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672.html -
了解详情
而对社会公众全体构成潜在的危害。以损害一部分公民的权益来实现打击犯罪,违背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对于非法取得的物证,理论界和司法界认识分歧较大 刑诉法规定由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实践中人民法院并不接触证人,只是根据公诉机关列举的证人名单发出通知,证人是否出庭法庭不管,所以收效甚微。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