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二)》,现予印发,供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参照执行。执行中如遇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施行,应按新的法律、行政法规、 第(一)项的规定予以确定。 第七条 高级管理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报酬争议,董事会决议中关于劳动报酬的规定与劳动合同的约定相冲突的,应优先适用劳动合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410.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程序制度 本草案关于劳动合同处理程序的规定只有一条,即依照《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这一规定过于笼统,没有针对实践 规范劳动合同争议的申诉时效的起算时间问题。《劳动法》规定劳动仲裁申诉时效的起算时间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但是目前对此理解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621.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仲裁不是本案的必经程序。赖国发以本案应属劳动法律关系为由,主张本案应先进行劳动仲裁,人民法院无权受理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从该案中我们可以 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08.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吕琦律师解读】经过劳动仲裁仲裁,如果任何一方不服起诉到法院,那么法院认为遗漏了当事人,比如说如上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相关内容达成协议,只要该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签订过程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趁人之危的情形,人民法院应该认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788.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构成用人单位的业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二、关于劳动关系与雇用关系的区分与界定 何谓雇用关系,雇用是指雇工在雇主授权 较大的自由协商余地。 5、所适用的时效期间不同。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是6个月,在法律性质上属于除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0.html -
了解详情
均有权在法定起诉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结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笔者就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被告无正当理由 个问题的函》的答复[法(经)函(1989)53号]意见之二关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以争议的双方为诉讼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较为繁杂也不够系统。即使专业律师在受理劳动仲裁案件时,如果不深入研究,也很难全面掌握相关的劳动法律和法规,这更难强求普通劳动者能够全面掌握。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9.《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主体的复函》(劳办发[1994]109号)。 10.《违反和解除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28.html -
了解详情
低,在合同内容的约定上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外,由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7、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同。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现行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为六十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985.html -
了解详情
条款相冲突的,以集体合同为准。 2、劳动基准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劳动者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法律法规,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作时间法、劳动安全 和成本。待条件成熟,在各级人民法院可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适用专门的程序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此外,劳动仲裁不一定都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对于某些类型的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593.html -
了解详情
,进而也自然剥夺了当事人的起诉权,这种做法违背了法理。 4、现行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由于《劳动法》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其相关行政规定、 仲裁机构中建立由国家、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代表组成的组织。三方机制的具体体现:劳动仲裁机构的组成人员应当从三方各自委派的仲裁员中指定或选定;人民法院的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