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 笔者认同通过金钱的方式弥补被害人的精神损害,但是其方式只能是通过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由犯罪人以赔偿金的方式实现,而不 不再判处死亡赔偿金,如王中朝、樊竹梅诉浙江省001电子集体有限公司等人身损害赔偿案;[4]有的法院在判处死亡补偿费的同时,还支持了死者近亲属提出的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9.html -
了解详情
和时间,方便群众诉讼,减少讼累。 二、关于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我国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相互脱节,《民法通则》第120条 薛淑兰主编的《刑法法规摘编》;该书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3、马原《民事诉讼程序司法解释实用问答》;该书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4、梁文书、田沪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89.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这点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问题,其中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了深入讨论,笔者认为精神损害赔偿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行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公平的 ,降低国家与社会在治理打击犯罪方面的成本,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同时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是其悔罪客观表现之一,这表明被告人的主观恶意的减少,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79.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如:当事人缺乏亲历合意、缺乏真实自愿,被告人缺乏真诚悔过,被害人缺乏精神抚慰、缺乏实体权利,调解人缺乏程序制约等等。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 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还明确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损害赔偿之外,因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为了遵循合法的原则,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69.html -
了解详情
有利于实现控制犯罪的价值目标,而且是保障人权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如何对待刑事被害人,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充分保障被害人 这一制度,而应从如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适当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增设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并逐步让该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如:当事人缺乏亲历合意、缺乏真实自愿,被告人缺乏真诚悔过,被害人缺乏精神抚慰、缺乏实体权利,调解人缺乏程序制约等等。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 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还明确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损害赔偿之外,因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为了遵循合法的原则,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3.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 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6.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律对附带民事诉讼在某些方面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在赔偿的原则和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存在着法律适用冲突,在司法 调解协议,均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因其调解依据的是单行法规而不是民事法律,二者在具体问题的规定上并不完全一致。如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8.html -
了解详情
影响了判决的权威性、严肃性。因此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应当根据案情尽量使判决主要是民事部分的判决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被害人的过错,也应成为其或近亲属丧失 行为法》(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吴燕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2001年3月13日《人民法院报》。 [6]参见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05.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既侵犯了公权法又侵犯了私权法,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考虑到我国立法技术的不断提高,民事案件 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这实际上就是考虑被告人认罪态度,如果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能够主动赔偿被害人的相关损失,就可以在法定刑期幅度内从轻处罚;反之,则从重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