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了仲裁前置原则,形成了先裁后审、一裁两审的单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分 轨制,即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体制, ]唐德华.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M]. 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2000.[2]刘学民.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M].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0.[3]王全兴.劳动法[M]. 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16.html -
了解详情
的复杂性,不同的争执涉及各个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权利请求权;另一方面也使得解决劳动争 议的各种程序法更应具有操作性,更应符合程序正义。 冲突只是社会主体 ,工会的代表性问题值得重点关注。代表性弱化或丧失代表性,实际上等于丧失了集体合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基础。就劳动者的团结权而言,应以法律规 范集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41.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手段,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就得不到保护。因此,社会保险费纠纷应当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 社会保险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和谐稳定,人民法院对此类 劳动者的个体利益,也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目前,劳动监察机构的执法力量还比较薄弱,作为政府下属的一个机构,在有可能触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572.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共同侵权的诉讼主体资格 《劳动法》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 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正及时地处理人事争议,强化人事部门的监督、保障职能,妥善处理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跨 绝,只是口头说说不受理但什么也不出具。 《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1.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层出不穷,一方面国家关于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相关规定呈现出不够完善或相对滞后的状况,致使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及 明显的法律缺陷。由于劳动法没有对不服不予受理的通知作出起诉期间的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在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中,无法交待当事人在什么期间内行使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制定了有关规章,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实践的需要出台了 本来是很具代表性,但事实上很多地方的仲裁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劳动部门独裁;劳动法对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期的中止、中断和延长缺乏明确的规定,不利于保障处于弱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9.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需要的活动,提供劳务的人称为务工人员或者雇工,一般是从事手工业生产或者家务劳动,接受劳务服务的是个人。 那么,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者个人之间是否可以 制度,可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没有权力作出这种改变的。 三、建议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式中问题很多,很乱。最好是一步到位,彻底改变。笔者建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6.html -
了解详情
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任何形式的制度,都应考虑其实用性和经济性。由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重复,审理期限很长,给劳动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劳动者流动性 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且不能保证办案质量,影响仲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 劳动仲裁受理范围较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存在真空。仲裁制度应很强调对劳动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2.html -
了解详情
打破饭碗风险,短时间内向单位主张权利是不现实的。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仅限于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超过仲裁期限 、把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坚持及时妥善处理和有利于社会稳定原则。劳动争议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劳动者往往是弱者,纠纷关系到其家庭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