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语境下来界定前科,不能将在刑法上不构成犯罪的违纪、违法行为,或者受到的非刑事处分(如劳动教养等)包括在前科的范围之内,否则,只会使前科的外延过于宽泛 前科消灭之质的规定性。前科消灭是一种对罪的消除,亦即对犯罪记录的抹销。犯罪记录一旦被抹销,其他相应的处罚记录当然也随之消除。(2)应当在概念中揭示前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25.html -
了解详情
的语境下来界定前科,不能将在刑法上不构成犯罪的违纪、违法行为,或者受到的非刑事处分(如劳动教养等)包括在前科的范围之内,否则,只会使前科的外延过于宽泛 前科消灭之质的规定性。前科消灭是一种对罪的消除,亦即对犯罪记录的抹销。犯罪记录一旦被抹销,其他相应的处罚记录当然也随之消除。(2)应当在概念中揭示前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19.html -
了解详情
在犯罪成立之后,还必须评价行为人的责任,所以在这个阶段可以阻却责任,即有犯罪不等于有责任,行为人就不会受到实质的处罚,这样就使问题基本上化解 还没有取得一致性意见,期待可能性置于刑事责任之中,到底应该怎样发挥作用,还需要作出进一步回答。 童德华博士主张责任要素说,认为刑事责任是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7.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首次规定了类推制度,并在1951年解放初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再次规定了类推,以至1979年在新中国 形成。也就是说,“刑事法律作为公法的一个分支,相当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一种‘契约’,用于表明什么应当作为犯罪受到处罚和通过怎样的程序加以处罚”。(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4.html -
了解详情
世间事物善恶的公平准则。那么,作为公正和公平的正义和刑罚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对此,我将以正义的二元性为依托,在下一节对之加以论述。二、公正的正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68页。[23]参见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上,中国法律出版社与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1995年10月版,第5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1.html -
了解详情
了犯罪,而国家给予犯罪人以惩罚。(22)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不一定会受到刑罚处罚,但是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是否受到惩罚是需要法院进行具体评判的 的特征时应当注意它是刑法分则体系中的哪一类犯罪,在具体的条文中规定了怎样的刑罚。(49)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多次指出,以下情节对社会危害性程度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况显然具有认识。据此, 不问行为人对于被害人受伤或死亡持怎样的态度, 均可推定行为人至少具有伤害被害人的行为意思, (40) 而这种行为意思贯穿于从下 的自由行为.具体而言,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 并在这种状态下惹起了构成要件结果。 (46) 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611.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况显然具有认识。据此, 不问行为人对于被害人受伤或死亡持怎样的态度, 均可推定行为人至少具有伤害被害人的行为意思, (40) 而这种行为意思贯穿于从下 的自由行为.具体而言,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 并在这种状态下惹起了构成要件结果。 (46) 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5079.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况显然具有认识。据此, 不问行为人对于被害人受伤或死亡持怎样的态度, 均可推定行为人至少具有伤害被害人的行为意思, (40) 而这种行为意思贯穿于从下 的自由行为.具体而言,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 并在这种状态下惹起了构成要件结果。 (46) 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0774.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况显然具有认识。据此, 不问行为人对于被害人受伤或死亡持怎样的态度, 均可推定行为人至少具有伤害被害人的行为意思, (40) 而这种行为意思贯穿于从下 的自由行为.具体而言,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 并在这种状态下惹起了构成要件结果。 (46) 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29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