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可考虑同案犯中同罪异罚的法律误判因素;其四,基于司法工作对人情与民意的适应性,亦可考虑公众呼吁该行为人无需执行死刑的情况;其五,为了鼓励犯人自新和实现 上的双向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国家权力的运作式,即由有权机关根据需要综合考量与权衡利弊,而对死刑犯提起特赦的程序。由于此模式不受被赦免对象主观意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667.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的相关专家也通过文章表达了参与死刑复核的相关建议,{12}但这一关系被告人生死的程序却基本没有对外开放。 对案件当事人的案件公开权利尚且如此,对不涉及案件 要对社会公开,以便使或者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从而保障审判的公正。但司法机关在执行审判公开时,特别是在对社会公开时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09.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及时发现错误,并且保证了死刑执行的透明度。而民众参与死刑执行的监督也更能体现司法机关执行的公正性。因此,在死刑执行的监督主体上,我国应当进一步 救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美国,死刑案件穷尽所有司法程序后,被确定执行死刑的犯人可以通过请求宽恕,有免除死刑执行的希望。[6]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法律授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57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改为第二百五十九条,修改为:“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书面通知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 一百零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87.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定罪采取与普通刑事案件一样的证明标准,基于死刑的特殊性、严厉性,对于量刑即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采取最为严格的证明标准。 这一主张在当下量刑 死刑的案件万无一失。 [37] 并且,地方司法实务机关在死刑案件审判实践中早已开始定罪与量刑分离的探索。如自2006年6月份开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将量刑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8.html -
了解详情
被废除,法官在判决刑罚时有了选择刑种的余地,台湾司法实务上不任意宣判死刑或不执行死刑的气氛得以营造,刑罚的暴虐之气得以减少。[30]以下是台湾近 ,有人提出应该完善赦免程序,使死刑犯能够实现请求赦免的权利。在死刑犯请求赦免,赦免与否尚未确定前,应停止执行死刑。[57]停止执行死刑的主要目的在于作为废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1.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死缓制度进行改革,应当将死缓作为执行死刑的必经的前置程序,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更有利于贯彻我国少杀 ,只要死刑犯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其他案件的线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不论所涉及的犯罪事实是否重大,都表明了其已有悔过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87.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适用的政策关、法律关、证据关和程序关。这才是中国司法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阳关大道。地方司法机关绝不能违反上述规定,各行其是,另搞一套。 第三,恢复性 ]张文、黄伟明教授曾经主张,基于严格控制和减少死刑的刑事政策,应将死缓作为所有死刑案件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只有判处死缓后仍然拒不悔改、重新犯罪的,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0.html -
了解详情
的羁押率起码在85%以上。在我国,羁押不是一种例外的程序上的预防措施,而是一种惩罚化、普遍化的侦查工具与手段,它基本上是一种拘留、逮捕决定后依附 。 (3)由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负责以羁押换押证的执行情况为依据认定超期羁押。对公安、司法机关的通报批评决定有人大常委会(政法委员会)作出;对办案人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17.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的罪犯仅就二年期满以后予以减刑作了规定,对于罪犯在二年缓期执行期满执行死刑的情形却没有规定,脱节于《刑法》。 二、完善《刑法》、《刑事 出台的下位法充其量只能就衔接内容作一相情愿的全面规定,实际上也是无源之水,得不到司法机关的一体遵循。 如关于假释的规定,1994年《监狱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判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