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重要意义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该《证据规定 期限,那么此时能否允许当事人通过协商来确定举证期限呢。其二,法院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时,在告知方式上是口头告知还是书面告知?其三,在内容上,合议庭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5.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如果一审辩论终结后在要求进行证据交换,法官可以不予准许,这样便于与该司法解释的第35条衔接。《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5条事实上是对举证时限 可依职权对某事项直接进行司法认知外,还应允许当事人就与待证事实有关的事项申请采用司法认知,同时赋予相对一方当事人享有抗辩权。根据我国现实国情与证据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0.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在今天仍然甚为突出,并使得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对程序和对实证法本身的尊重困难重重。”[12]情况确实如此。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们制定了大量的实体 也过于宽松。但在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这一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按照该《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使用的可能性。在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施行之前,非法取证的效力,一直是众说纷纭。《若干规定》 错误的,依法改判;(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消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1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个问题是:法律真实并不完全排斥客观真实,它与客观真实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具有一致性,故不应当将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对立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2。[2]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14。[3]李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在第90-124条对证据问题作出的规定,是在总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证据规定 的本证责任。 人民法院在审查公文书证时, 认为必要时即人民法院对公文书证的真实性有疑问时,可以依职权核实,要求制作主体进行说明。 六、关于专家辅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130.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件。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12月颁布的《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期限规定的通知》(以下称“举证期限通知”)中明确, 的决定申请复议,而且在第二审程序中能够继续申请法院调查取证。2007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立法机关还把原审法院应当依申请调查取证而未调查取证作为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22.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件。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12月颁布的《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期限规定的通知》(以下称举证期限通知)中明确,当事人 的决定申请复议,而且在第二审程序中能够继续申请法院调查取证。2007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立法机关还把原审法院应当依申请调查取证而未调查取证作为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4.html -
了解详情
也过于宽松。但在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这一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按照该《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9-12页。 [2]参见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16、17 页。 [3]参见梁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的维护,这种行为就从违法转化为合法。 此种情形如果进一步推开,适用于涉及隐私的场合,又会怎么样呢?对此有两种看法:其一,私录资料虽涉及对方或 上的特殊保障,当普通法院拒绝裁判时,可以通过宪法法院予以救济。 [4]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后,释明权问题更加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