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到底举证责任范围是多大,如何合理确定举证期限有待明确。 (二)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分歧 1.原告的举证责任 现行证据 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而应当由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4.被告的举证期限 (1)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规定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同时规定了正当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1.html -
了解详情
。扩大受案范围、提高行政审判的独立性、放宽原告资格要求、改变经复议后的被告确定规则、增加行政公益诉讼等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对行政诉讼制度的 人间的实体权益予以确定,往往是隔靴搔痒,难以或无法根本性解决争议。目前,行政诉讼无法发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的功能,导致行政争议久拖不决、循环诉讼,[21]原因固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7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立案就是所谓的社会影响大而不立案。而这里的社会影响可能会包括案件涉及原告人数众多;案件内容涉及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政策;案件受理后政府必然败诉导致政府合法性的 案范围分析,《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页84-92;郝明金:行政诉讼范围的反思与重构,《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页1-6;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2.html -
了解详情
顺应实践的客观需要,承认其合法性,并用法律加以明确的规范,使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在法律的范围内运行,也使随意进行协调和解、片面追求社会效果、甚至假借 ,并可基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以及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裁定不允许撤诉。并且,如果原告不申请撤诉,就应当视为协调和解并未成功,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23] 此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3.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法》关于诉讼参加人的规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狭窄,资格的确立规则不明确;未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在国家利益或 产生了非常消极的法规范实施效果,自2000年以来针对行政程序违法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日益减少,不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严格依照行政程序法办事。因此,笔者认为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60.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使用相同的调解用语而将民事诉讼超职权调解的弊端带入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中,法官超职权调解可能形成对原告或对被告的压制,其危害后果会比民事诉讼更 机制,而非诉讼制度。主要表现在: (1)协调和解的内容已经突破了司法审查的范围。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5.html -
了解详情
是国家行政管理统一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需要。当事人因不服行政处理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行政处理决定不因起诉而停止执行,这是国家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和 。所以,在行政诉讼中仍然存在原告申请法院对被告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行政诉讼中法院对被告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范围要比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48.html -
了解详情
把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原告申请撤诉时需要取得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原因,禁止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进行调解,使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完全游离于人民法院的审查范围之外,往往容易造成国家 案件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征收或征用、行政补偿等案件,实践中,若原告以被告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为由提起诉讼,法院对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9.html -
了解详情
以各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基础,切实杜绝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以和稀泥的方式,动员原告撤诉,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和双方 ,法律没有限制性规定的,调解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2、 行政诉讼调解适用的范围 由于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在实践中出现了某些法官以压促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18.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以诉讼目的出发进行归类都存在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法国学者通过诉讼标的性质对行政诉讼类型进行划分存在局限,该划分方式无法归纳全部的诉讼形式。例如,在解释行政 明确规定为限,原告资格由具体的法律来确定,因此,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范围在法律上判断还是比较明确的。 四、主客观诉讼与行政诉讼性质及制度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