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就涉及到了归责要素问题。所谓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是指具体刑事责任认定的事实根据,亦即为了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必须考虑的事实要素,它决定某刑事责任 罪划分为客观上的罪行和主观上的罪恶两方面。(注:参见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此外,从未然的犯罪而言, 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9.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就是一种严格责任。{15}其理由主要是从刑事政策上有必要严厉打击这类犯罪行为,从诉讼证明上说由于原因自由行为的主观认定十分困难,如果适用严格责任则便于司法机关认定犯罪,有利惩戒此类犯罪行为。{16}简言之,即便行为人是非自愿醉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56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而且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立法例。如,《冰岛刑法典》第二章规定了追究刑事责任的一般限制条件,该法第15条规定:因为精神疾病、智力迟钝、智力退化或者 ,即比我国2005年人口平均寿命还要高3岁,这样的处理方式尽管可以体现出刑事立法机关的谨慎,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无法达到的年龄设置来看,更接近于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36.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查明犯罪嫌疑人身份等特点。因而网络诽谤问题及其治理防范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刑事法律对网络诽谤犯罪的界定需要兼顾到言论自由,否则就可能招致民众的反对, 更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导致言论自由的危机,故笔者认为对普通传播者一般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网络诽谤的传播者往往造成了诽谤言论危害的扩大,但这种结果只是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733.html -
了解详情
人权价值的充分尊重和保护,它禁止事后法、禁止类推解释等有损国民预测可能的刑事司法行为。在此意义上,尊重人权主义与使国民具有预测可能性(预测可能性原理)是 ,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虽然此条没有明确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但从其表述要按情节轻重和国家法令、规定严肃处理可以得知,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96.html -
了解详情
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不能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责任。然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要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妨害了 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将陷入罪与罚因果关系的悖论之中 一般来说,法官对刑事案件的裁判,首先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然后在确定犯罪的前提下再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
不符合国际犯罪的犯罪构成;或者因特定的事实因素的存在,而不应负刑事责任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规约》于第三编刑法的一般原则中除明确了个人刑事 ,并在防止以国家名义实施的大规模国际罪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或者政府首脑进行追诉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具体法律条文。[6](P10)其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2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尚未终结,即可以就司法行为请求赔偿,并启动国家赔偿程序,则势必会造成刑事诉讼程序与国家赔偿程序并存的混乱局面。对此司法解释的用意,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负责人 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解除,既可以是因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解除,也可以是期限届满而解除,只是强制措施的解除,但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125.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前者是申请公司设立登记的人。根据公司法第27条、94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会申请设立 法律政策下,应该对抽逃出资的行为,从立法上作出严厉的禁止规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然而须明确的是,公司制度首先是私法上的制度,对违反公司法上资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74.html -
了解详情
] 及至1997 年我国修订《刑法》,则删除了第一条中关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规定,立法变动的目的仍然是突出严。对于作出这一删除的理由,我国 适当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认为犯罪较轻,综合考虑社会危害性和情节,不必追究刑事责任时,亦可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或者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性质、年龄、处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