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现任职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注释】 [①]参见黎宏:《论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律科学》2003年第 2002年版。 [8]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周光权:《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当以窝藏罪定性》,《人民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4.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 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公、检、法三机关也有义务告知有关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当事人有权在达成和解协议后申请启动刑事和解程序。公、 原则, 采取个案矫正模式。 个案一: 社区矫正对象何某因交通肇事赔偿受害者家属而借债18万元, 妻子下岗, 儿子上大学。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夫妻俩经常吵架, 何某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656.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 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公、检、法三机关也有义务告知有关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当事人有权在达成和解协议后申请启动刑事和解程序。公、 原则, 采取个案矫正模式。 个案一: 社区矫正对象何某因交通肇事赔偿受害者家属而借债18万元, 妻子下岗, 儿子上大学。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夫妻俩经常吵架, 何某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49.html -
了解详情
,其刑事责任的问题无法解释。 综上所述,逃逸致人死亡是情节加重犯,其实质是交通肇事罪和遗弃致人死亡两项内容的结合,但不构成结合犯。 [NextPage] (三) 斌、王声,《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 (5)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56.html -
了解详情
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虽然在理论上,对于因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交通事故是否追究逃逸方刑事责任,以及追究何种刑事责任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司法实践中 检察》,2008年第2期。 [2]郁章龙:《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之问题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刊。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94.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考证,把嫌疑人主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才能对什么行为是交通肇事的逃逸作出正确认定。下面笔者对以下几方面展开阐述,全面充分考虑行为人主客观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 ④ 马克昌著:《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4页。 ⑤[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16.html -
了解详情
著,黄金荣译:《司法能动主义自由的保障还是安全的威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26页。 [7]孙谦、郑成良:《司法改革报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67页。 [10]汤维建,许尚豪: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载《法学家》2005年第1期 . [11]肖建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65.html -
了解详情
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这一社会关系,但这种社会关系遭受侵害的具体内涵能够在交通活动中的公共安全这一客体中全部体现出来。若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本罪 陈兴良主编:《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70页。 [5]黄明儒、蒋晓燕:《浅析交通肇事罪的范围》,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78.html -
了解详情
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认定处罚。但笔者认为,从实际情况和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规定来看,无论是机动交通工具运输人员还是非机动交通工具运输人员、行人,都 [17] 参见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3页。[18] 参见范德繁:《交通肇事罪过形式初探-兼析刑法第133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7.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顾及结果的公平。正是作为对这种立法价值趋向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的交通事故处理的规章,更进一步规定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由于非机动车一方的单方违章造成的 李显东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深表谢意。 2 孔德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 3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上册),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