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审判实践脱节的现象。随着审判实践的发展和法制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的问题将会更加凸出,行政审判功能的发挥将会因此受到严重阻碍和遏制。 它既是一种结案方式,又表明协议的约束力同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行政诉讼调解是在人民法院法官主持下进行的,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法官都处于主导的地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94.html -
了解详情
时间法院工作的重头戏。二、对诉讼调解原则在实践中的分析(一)现有诉讼调解原则的分析我国民诉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 因人而异,因案制宜:选配法官要注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各个法官的特色;选择调解环境要考虑到“三个是否”__是否有别于判决环境的严肃与严谨,是否有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为民的出发点至便民措施的出台,但都围绕落实到审理案件上。因此,注重人民法院调解,调解工作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个别案件,应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应当看到调解有 法院工作和法官能力发主要标准。这就会使一些法院法官为了结案不符合法律原则,出现强制调解的情况,如在审判实践中出现的“以拖压调”、“以判压调”、“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14.html -
了解详情
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法院调解作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形式,一般认为在我国的民事审判中有如下 调解的宗旨。然而,这一重要的调解原则在实践中常常得不到完全贯彻,强压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的情形时有发生。由于审理案件的法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26.html -
了解详情
某一特定社区内在人们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用以划分人们的权利义务和调解各类纠纷并且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在特定人群中长期生产、生活中所 个原则,各有其不同的内容,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上述法律规定及原则是人民法院调解的依据,并且由于其与民间习惯有许多相通或相近的内容,普遍得到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89.html -
了解详情
年修订试行法时,又将其修正为“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上述修正,主要是为了解决审判实务中长期存在的过度重视调解的问题。但从新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 都尚待予以完善。3.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负有监督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36.html -
了解详情
。1991年的现行民事诉讼法又将其修正为“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因此,立法机关和人民法院历来重视调解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 工作的疏忽大意甚至徇私舞弊及其他有损公正的行为。应比照审判中的错案追究制建立对调解人员的较为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调解书的不可上诉似乎无可非议,那么再审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7.html -
了解详情
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一直采取调解与判决双轨运行方法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在司法实践中长盛不衰,焕发了强大的制度 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显露出其不尽完善之处。首先,调解原则的规定不尽合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50.html -
了解详情
适当地引入强制性的契机。而我国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在我国,法院依职权调解是理论界批驳的主要“把子”。第二不公平 合理的内在结构,和谐统一的制度体系。在民事审判改革的同时,加强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使二者达到完美统一。完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强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6.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得罪法官而难以拒绝法官提出的方案,违心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因此,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给当事人留下此种印象,尽量引导当事人自由协商,促使当事人自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