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多数学者主张的调审分离,笔者认为调审结合,全程调解更适应中国国情。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原则和制度既有实践经验的基础,在原理上也并不违背当事人 加强调解监督、提高法官素质等方式来解决。 (四)实行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无缝对接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41.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做法明显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迫使法官采取种种方式压制当事人的意愿,从而达到调解结果。 近日肖扬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司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调解协议同等的效力,但法院有权对人民调解协议是否合法有效进行审查。对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的,原则上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字后当即生效,并在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04.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做法明显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迫使法官采取种种方式压制当事人的意愿,从而达到调解结果。 近日肖扬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指出,司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调解协议同等的效力,但法院有权对人民调解协议是否合法有效进行审查。对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的,原则上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字后当即生效,并在一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33.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履行;不愿 国际条约规定的其他文字文本。 第二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提供司法协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外国法院请求采用特殊方式的,也可以按照其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31.html -
了解详情
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通过调解人居中调解,促成纠纷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相互妥协(通常是权利方放弃权益),从而和平友好 规定》第23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在调解前应当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80.html -
了解详情
多种途径而且要求各途径相互补充、有效衔接,达到多元化、成熟化的程度。只有将人民调解协议效力欠缺的问题在法治框架内给予制度上的解决,其才能与公力救济 ,并将情况告知另一方当事人和记入笔录。 3、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受理后,原则上由一名审判员审查,必要时也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审查人员遇有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7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民事案件调解原则、调解范围、调解的告知事项、调解庭的组成、调解方案的审查标准、调解协议的效力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要求 纠纷化解在第一现场,从源头上缓解民事审判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一是主动加入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法庭工作人员以分片包干的形式主动参与到本辖区各综治办、信访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40.html -
了解详情
,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2002年司法部发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原则等作出了一系列的 地解决各种事故纠纷,保持社会稳定,同时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 我国目前设定行政调解的法律规范主要集中在公安行政、医疗卫生行政、劳动行政、自然资源行政、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13.html -
了解详情
与司法机关的社会关系。由于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的侵权行为,国家赔偿程序启动前,人民群众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正常的社会关系已经处于不和谐状态,而诉讼程序及 的法律效力,确定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的制度设计是理想的,然而司法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违反调解原则进行调解的情况。为保证当事人的权益不受违法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03.html -
了解详情
,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2002年司法部发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原则等作出了一系列的 地解决各种事故纠纷,保持社会稳定,同时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我国目前设定行政调解的法律规范主要集中在公安行政、医疗卫生行政、劳动行政、自然资源行政、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