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而刑法第36条、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限于物质损失、经济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 对逃跑的共犯设置缺席判决,由于在逃犯没有到庭参加诉讼,在共同犯罪中的责任无法认定,且无法行使举证、质证等法定权利,此情况下有失公允。对于夫妻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57.html -
了解详情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可见我国民事法律早巳承认并肯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而且最高法院解释进一步扩大了民事 刑事自诉案件,受害者本来打算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受害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赔偿,不得已放弃了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而只提起民事诉讼。这违背了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81.html -
了解详情
制裁均服务于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刑事政策目标,并一体化地加以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设置使得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实现途径不再截然分开,简化了 ,1964年11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刑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研究会理事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7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均是如此。特别是在基层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被害人的诉讼请求总是比较简单清楚,而且主要事实方面的举证责任几乎都由检察机关承担,当事人在庭 提出,而不单独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因刑事犯罪行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物质损失,民事权益急需救济而赔偿问题的解决又过于复杂的;因单位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1.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规定不是十分明确,条文比较粗糙,比如,将附带民事求偿权规定于刑法第三章刑罚的种类一节,而民事赔偿责任不属于刑罚的内容,与刑法第三十七条 冲突。如果同一法律事实,通过不同的诉讼途径产生的法律结果不一样,就不能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简化诉讼程序、节约诉讼成本、有效保护当事人的价值取向。 2.在程序设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39.html -
了解详情
,这也应当是公平,并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正义。 2、现行法律规定,特别是刑事部分审判的审限规定无法让被告人实现民 事诉讼应有的诉讼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会抱一种乘人之危的想法以 被告人刑事责任 相要挟,并漫天要价,分厘不让。 4、刑事与民事的审判组织竞合将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庭前调解更 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5.html -
了解详情
上进行……。”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 往往会抱一种乘人之危的想法以被告人刑事责任相要挟,并漫天要价,分厘不让。4、刑事与民事的审判组织竞合将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庭前调解更加显现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30.html -
了解详情
地方,如对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应由人民法院主持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 作最终的确认。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仍必须查明损害的事实,依法确定被告人的民事责任,以作出正确的判决或调解。人民法院如果认为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主持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4.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了解决好因被告人的刑事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0年12月4日通过了《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 问题的批复》的司法解释。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对于审理因刑事犯罪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应当说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有相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因他人侵权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司法解释又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受害人不能获得精神 我国《刑诉法》立法本意就不允许提出精神损害诉讼,也不能否决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因为,法律是否允许受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是一回事,受害人是否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