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区分制主张严格区分正犯与共犯的观念不符;况且,认为刑法将教唆(如教唆他人吸毒)、帮助(如资助恐怖活动)的行为,违背客观事实地拟制为直接实行了犯罪 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只不过由于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有受贿的共同故意,并有教唆或者帮助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行为,因而也构成(共同)受贿罪。正如陈兴良教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2.html -
了解详情
以共犯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教唆犯独立性说则非常注重身份的个别作用,认为教唆行为依教唆者自身的身份独自决定其行为的犯罪性。质言之,教唆犯独立性说是在主张教唆行为的 属性说,就会导致严重侵犯刑法法益的行为得不到处罚的情形。如教唆他人自杀、吸毒行为,本身是严重侵犯刑法法益的行为,自然应予以处罚。然而,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127.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教唆行为独立成罪的情况;再有刑法第353 条规定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和第359 条规定的引诱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将非罪的引诱、教唆 的助力行为类型,相应规定了不同助力行为的处罚条件和处罚原则。但是,对于通过教唆、帮助或其他支配形式利用他人犯罪的情况却不能够仅仅根据教唆犯或者帮助犯的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23.html -
了解详情
就未遂犯所规定的着手实行,包括教唆犯、帮助犯的着手实行,所以教唆者、帮助者开始实施教唆行为、帮助行为后,被教唆者、被帮助者没有实行犯罪的,对于教唆者和帮助者而言也 就是教唆行为独立成罪的情况;再由刑法第353规定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和第359条规定的引诱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将非罪的引诱、教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7.html -
了解详情
网易泡泡、BBS站内讯息或信件、同学录/校友录悄悄话、E-mail等方式进行的教唆某些特定的人去实施盗窃或者侵入某单位的内部网络进行破坏。实际上这些犯罪的性质 ,他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或吸毒。他在调查分析网瘾患者时发现:患者的行为与吸 毒成瘾者类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87.html -
了解详情
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走私、贩卖、 毒品原植物; 6、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种植种子、幼苗; 7、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强迫他人吸毒;容留他人吸毒; 8、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149.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两者的行为性质及其刑罚效果大相径庭,因而有必要严格区分两者的界限。 1.教唆、帮助儿童或者精神病患者等自杀的 真正意义上的自杀,是在被害人具有充分理解 规范意识的未成年者实施自杀的,应以故意杀人罪的教唆或帮助犯论处。基于同样的逻辑,对于因醉酒、吸毒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人的认知、辨别能力显著下降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29.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障碍。行为人利用不构成规范性障碍的他人实施犯罪的,为间接正犯,如行为人教唆高度的精神病患者和幼儿实施犯罪的;反之,则形成共同犯罪。12我国刑法学者认为 例如,刑法第103 条第2 款规定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第353 条的教唆他人吸毒罪、第359 条的引诱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第373 条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91.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容易认定特定化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够排除行为人单纯引诱或者教唆他人淫乱、卖淫或者吸毒的可能性,这样的行为人和犯罪对象之间只有主观意图的交流。这种情形 传授犯罪方法行为为犯罪似为不妥。第二个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针对相同对象的教唆犯罪行为和传授犯罪方法行为。有人认为应该按照吸收犯处理,[13]而有的人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之中。在即使没有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能科学、大胆地认定教唆犯。 二、教唆行为与教唆犯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因此,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 ,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以刑法第353条教唆他人吸毒罪论处;怂恿、引诱他人卖淫的,以刑法第359条应以引诱(幼女)卖淫罪论处。 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