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规定:关于某人的习惯或某组织日常工作的证据,不管是否业经证实,不管是否有目睹证人在场,都可以用来证明该人或该组织在特定场合或特定时刻的行为与其日常 证明模式》,《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⑤]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⑥] 参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09.html -
了解详情
记账、银行账单、假发票等;证明公款去向使用的银行票据及其他票据等等。 4、涉及量刑情节的书证,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前科、立功的各种文书、书面材料。 的作案手段、贪污数额、此外还可证明行为人是否具有贪污的罪的主体身份。贪污案件是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而经济活动中需要有一套严密的手续制度,因此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71.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自白的,只有10%或者百分之十几的案件是被告否认犯罪,必须由法庭依通常审判程序来决定被告是否有罪。(18) 不仅如此,日本的刑事审判也非常依赖 年内政部发布的警告准则以及1990年发布的警告准则补充,为了避免有犯罪前科和记录,警方可以对犯罪行为人进行警告。如果该罪犯承认其罪行,警察对其提出正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7.html -
了解详情
枪技性能鉴定报告;有关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证据。以及有关前科,是否是累犯的证据,有关自首和立功的证据等。 三、应当依法、全面及时收集 抢劫行为,最核心、最基本是必须做到:一是必须证明抢劫犯罪事实存在;二是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抢劫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为。这些是抢劫罪诉讼证明中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9.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任何证据和线索, 只是些只言片语, 缺乏足够的客观事实达到证明行为人有犯罪嫌疑的程度。二是形迹可疑既可能与犯罪行为有关, 也可能与违法行为有关。而且这种关系 即告结束, 如果此时采取一些对人身或所持物品的强制性检查于法是否有据, 否则便有侵犯人权之嫌。例如, 某单位保卫部门发现该单位一职工形迹可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725.html -
了解详情
人,这一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为理论根基;后者则着眼于在法律共同体中证明法律秩序的牢不可破,并且由此培养民众对法律的忠诚感。[21]积极的一般预防与破窗理论 情况属于轻罪,也没有数额要求。 于是问题来了:对于盗窃等常发犯罪,刑法在犯罪成立上是否应该有数额或情节要求?笔者认为,从积极预防的目的来分析,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69.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被害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起诉方式进行自由选择,故又称为选择型自诉案件。实践证明,在经历了近20年的运行实践之后,立法关于此类自诉案件之运行效果不 轻微刑事案件。然而这些案件是否也属于轻微刑事案件的范围呢?对于轻微刑事案件的范围有何界定的标准?对此,有学者认为,犯罪性质与犯罪情节双重轻微,才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46.html -
了解详情
一套较为科学的统计分析模型,该模型旨在提出以下结论,即(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的)证明标准发生的任何变化,对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数量(错判)与被 大学出版社,2007. {4}谢进杰.疑罪从无在实践中的艰难展开[J].犯罪研究,2005,(6). {5}郑克.折狱龟鉴[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25.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 对于单位立功, 却未有相关的司法解释或司法性文件予以规定。这一状况是否意味着司法实务部门对单位立功持否定态度呢? 笔者认为, 答案是否定的。司法实务 而对其作出专门、明确的规定, 则更为妥当。 ③一些行政性法律规范甚至禁止有犯罪前科的人在特定期间从事单位特定的职责, 如《公司法》第147条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0.html -
了解详情
;贩卖毒品的数量特别巨大;犯罪人不是累犯但有犯罪前科,如此等等。 从表15可以看出,在有其它从严情节的案例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比例为 变量对死缓适用的作用力度如何?能否通过观察案件具有或者不具有某个情节预测法官是否判处死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后才能回答。 表17是将自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