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即丧失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督促债权人积极主张权利,保持民事流转关系的稳定性。在 中断,法律没有作明文规定,有人认为债权人必须直接向债务人提出债权请求才能认定中断诉讼时效;也有人认为债权人向与债务人有关的第三人或有关单位提出债权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5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认定诉讼时效再次中断。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的,可以认定诉讼时效中断。《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调处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期间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871.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即丧失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督促债权人积极主张权利,保持民事流转关系的稳定性。在 中断,法律没有作明文规定,有人认为债权人必须直接向债务人提出债权请求才能认定中断诉讼时效;也有人认为债权人向与债务人有关的第三人或有关单位提出债权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7.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代偿债务的保证责任。该债务就是指连带责任保证债务。 诉讼时效是指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间,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最短诉讼时效 十六条分别规定在一般保证及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责。此法条就是对保证人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971.html -
了解详情
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就诉讼时效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法律的 本意看,根据原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当事撤诉的,视为权利人未起诉,所以不发生时效中断的后果,但民事诉讼法没有作这种规定,也没有这种规定精神的反映,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52.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效规定?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 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显然,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这些规定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90.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来对待。 [3] 二、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以及消除危险请求权应否适用诉讼时效,学界也存有争议。 在传统民法上,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通常仅限于损害赔偿 对物权以外的其他绝对权如知识产权和人格权、对绝对权以外的相对权以及民事权利之外的民事利益一并发挥救济功能,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三种类型请求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0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法律中没有取得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权利人 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0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时效的几个问题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法律对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民事法律 上已不希望法院依法保护其实体权利,那么再使之发生起诉的法律后果,产生时效中断效力,就显得毫无意义。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类似情况像起诉不予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2.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即丧失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督促债权人积极主张权利,保持民事流转关系的稳定性。在 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人民法院在适用“知道”或“应当知道”认定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有很大随意性,智者认为,应根据债权人权利性质,决定债权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