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已经说判错了,还要我去开什么庭?这是当事人对司法中立表示怀疑的典型体现。 3、民事抗诉破坏当事人平等的诉讼地位。民事诉讼是一种私权救济途径,是 人、爱护人、帮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7]在民事再审工作,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申请再审权。 对所有案件均需立案审查或审理。将所有申请再审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7.html -
了解详情
最典型的表现形态。从诉与审判的关系角度来看,无诉即无审判。再审程序虽然不是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但它与一审、二审程序一样,都是法定诉讼程序,虽然各自 地掺入了这么多的公权力因素,人们却安之若素,泰然处之?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诉讼权利处处设防,层层限制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显然不是简单几句防止滥诉、维护生效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92.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不断地自我否定,不仅直接损害了法院判决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使人们对法院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而且为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行政化提供了制度性依据。 3、 的再审案件都是由当事人申请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而引起的,所以既然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由当事人直接申请再审的途径,取消它自然也不会对再审程序造成什么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74.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事由均可归结为原裁判确有错误。但什么是错?判断错案的标准是什么?错到什么程度为必须纠正?诉讼法都没有界定。这一规定实质是有错 再审,不仅冲击了上诉程序的功能,而且会给当事人规避上诉风险、滥用申请再审权提供可乘之机。 2、对决定再审的民事案件中止原判决执行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缺乏防范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17.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再审的作法,缩小和限制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院抗诉范围,检察抗诉应限制在法官徇私枉法而所作的裁判范围内,这样才能理顺民事诉讼救济程序的混乱状态,并能保障法律的 正确的结论,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错的也是对的。” 从美国O.J.辛普森刑、民事案件的审理可见程序正义是多么的威力无比。 法院自身提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就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虽然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有着许多区别,例如程序正义在刑事诉讼和民事 四百二十二条之规定,固得为受判决人之不利益申请再审,但该条款所称诉讼上之自白,系指在其他案件诉讼上之自白而言,若前案诉讼上早经自白,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15.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立卷阶段。登记前,对信访申诉、申请再审进行简单的审查,是否是对生效裁判的申诉,是否本院管辖,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告之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或本 不符合诉讼经济、效率原则。第三,不利于独立审判原则的实现和严肃执法。现实中,不少案件当事人对于生效判决、裁定不服的,通过关系向有关领导反映,一些当事人拿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1.html -
了解详情
打了几年的官司,其付出已接近甚至超过1万元的话,公正的判决结果对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举证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的做法,显然会大大影响整个诉讼的进程,降低 不利于保护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参照世界许多国家的做法,终审后发现新证据不应作为提起再审的理由。第三,已经经过再审程序的不得申请再审,即同一案件只能再审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32.html -
了解详情
,在提起该程序的三种渠道中,人民法院职权提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显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当事人申请再审则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位置,司法实践中,它 适用宪法规定来处理。在普通民事案件中直接适用宪法条文,说某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是违宪行为,这实际上是将违宪行为的概念泛化,从而将造成对违宪行为理解的混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主体多元化。与1982年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程序的规定相比,1991年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当事人以申请再审的方式启动再审程序,这是对当事人诉权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上产生了一些困难,一方面造成当事人申请再审权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对法院、检察院两家再审启动权缺乏必要的、有效的制约,造成一些案件又被不断地拿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