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陈述是被告人(当时其实际身份为犯罪嫌疑人)针对侦查主体的讯问作出的,其表现形式要么是讯问笔录,要么是由犯罪嫌疑人签名或盖章的供述书。在 一方,即被告方,应当首先承担起主张责任(pleading burden)和提出证据责任,即被告人必须提出关于口供不合法的诉讼主张,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只有这两项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7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但是,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口供似乎可有可无,甚至完全否认口供的证据价值。 在大多数犯罪中,案件的侦破与认定,必须有大量的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和若干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足以证实,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供述,一般并不影响对案件的认定。在这些案件中,口供的意义,主要是对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3.html -
了解详情
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有利于及时侦破与审判,减少国家的司法成本的投入;有利于兼顾惩办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的刑罚目的的实现。 正是基于此,世界各国的刑罚典基本上都 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3. 犯罪人自己交代自己的罪行。司法机关决定对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3.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具有独立价值。 (三)排除虚假理论 排除虚假理论主张,非自愿供述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不法或不当手段的结果, 中,造成冤假错案的原因无不与办案人员违法取证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尽管可能放纵犯罪,但其最大优点就是要保证言词证据的自愿性,从而达到定罪处罚的准确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20.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刑事自认虽是一种诉讼行为,但同时又是产生一种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手段。 (一)国外刑事自认的规定 考察国外的刑事诉讼法,自 民事自认的规定,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自认制度如下: 第一,自认的一般规则。被告人对公诉人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相关性、客观性明确表示认可的,可以确认该证据的证据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3.html -
了解详情
及询问证人笔录,而是调查笔录。这种调查笔录,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以及证人证言的法定证据形式要求,同时这些材料内容的提供主体 的规定,纪检监察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违纪和行政违法案件中,如果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处理,相关证据材料也应当一并移送公安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2.html -
了解详情
下列七种:(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以上 仅有口供作为定案根据的,对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特别慎重。 其次,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不仅应该清楚地描述何时、何地、何人实施了何种具体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74.html -
了解详情
公约》第十四条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 1998年10月15日,我国正式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述应具有更强的证据效力。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主要是获取其他证据的一个便捷途径,法律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3.html -
了解详情
。 二、沉默权的问题(RighttoSilence) 所谓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供述。为了保障这项权利,只有自愿作出的供 明例;其次,大陪审团强迫证人作证的权力和检察机关强行搜查等侦查手段也给被告人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大陪审团由24名陪审员组成,它是负责重罪侦查的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3.html -
了解详情
前一陈述是被告人(当时其实际身份为犯罪嫌疑人)针对侦查主体的讯问作出的,其表现形式要么是讯问笔录,要么是由犯罪嫌疑人签名或盖章的供述书。在 一方,即被告方,应当首先承担起主张责任(pleading burden)和提出证据责任,即被告人必须提出关于口供不合法的诉讼主张,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只有这两项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