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解释故意杀人罪的时候,所谓教唆、帮助自杀以及自杀都不是犯罪。但在实践中个别司法机关处理这样的案例还是有定罪的情况。 目前在我们国家有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 解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例外规定。当然,如果行为人教唆、帮助儿童自杀,教唆、帮助精神病人自杀,那就不叫教唆了,也不叫帮助了,而是直接支配、控制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279.html -
了解详情
是识别能力欠缺者,对自己的行为都无理解力或判断力。诚如盖尤斯所言:精神病人不能完成任何行为,因为他不理解他所做的事情(Gai. 3,106) 。幼儿和大 不应适用过错相抵规则。因为无责任能力者不可能形成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作为典型案例以公示,说明实务界对该作法的普遍认可。但是,这种作法与《民法通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013.html -
了解详情
为法之不安定性敞开大门。因此,学说对此有所保留,最多容许在极其稀有的特殊案例中将无期待可能性当成是调节的原则。[40] 总之,学理立意与司法实践所存在的距离 刑法总则第16条意外事件,第17-19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精神病人、醉酒的人以及盲聋哑人犯罪,第20条正当防卫,第21条紧急避险,第28条胁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38.html -
了解详情
为法之不安定性敞开大门。因此,学说对此有所保留,最多容许在极其稀有的特殊案例中将无期待可能性当成是调节的原则。[40] 总之,学理立意与司法实践所存在的距离 刑法总则第16条意外事件,第17-19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精神病人、醉酒的人以及盲聋哑人犯罪,第20条正当防卫,第21条紧急避险,第28条胁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45.html -
了解详情
且理性的人是不可能认为妇女自愿与之从事性行为的。除了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法律推定所有人都属于正常且理性。如果行为人不可能凭借任何最低 正当化(Justification)、免责(Excuse)两种抗辩事由。否认是直接对犯罪要素的反驳。 [32] 当然,被告人必须承担最低程度的提出责任,证明存在对于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284.html -
了解详情
处死的表态。” 即使如此,这在当时也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判,认为动物不可能达到人类犯罪或道德上的罪过所要求的智力水平,早期对动物的诉讼是思想荒谬的产物。 和控制能力的幼儿或精神病人,法律也不对其科以刑事责任,何况是对完全不可理解人类法律规则的动物呢?我们看到,动物法律人格论者所引经据典的案例都是美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13.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罪。当然,刚刚生下不久,缺乏意思能力的初生儿或者完全不具有意思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于在事实上不可能具有取得或者放弃财物的能力,因此,不能说具有占有 没有说明被害人死亡之后,为何还能具有占有。毕竟抢劫罪是一种破坏他人占有的财产犯罪。如果说死者没有占有的话,则行为人从已经死亡的被害人那里获取财物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79.html -
了解详情
是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的,但是他们并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犯罪。 他们只是构成违法、不法层面意义上的犯罪。那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也一样,那政府需要去强制治疗的,那 ,有一个省检察院的副院长我跟他聊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给我提供了一个案例。就是一个被告人,因为为强奸致人重伤,被判处死缓,在死缓执行期间没有任何不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004.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因此,犯罪人应当对本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犯罪故意中,犯罪人具有明确的违法认识,并且决意实施这一行为,因此,犯罪人在实施 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社会应对之任何处理呢?对于丧失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聋哑人等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者,他们给社会所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8.html -
了解详情
脱离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因此,犯罪人应当对本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犯罪故意中,犯罪人具有明确的违法认识,并且决意实施这一行为,因此,犯罪人在实施 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社会应对之任何处理呢?对于丧失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聋哑人等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者,他们给社会所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