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原则和笼统,对证据采信和事实认定中如何理解“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问题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未就此联合做出任何形式的 严格,适当增大启动再审程序的难度也是必要的。 其三,有关司法解释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二审抗诉标准之细化和具体化存在偏离立法本意的现象。如《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152.html -
了解详情
具文,侵权行为不会受到自动的制裁,被侵权者更不会获得有效的救济。 迄今为止,刑事诉讼法针对二审法院违反法律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行为,确立了撤销原判,发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33页。 [10]参见陈瑞华:《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1期。 [11]参见陈瑞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1.html -
了解详情
在二审程序中就直接否定一审判决,再通过发回重审加刑;而后一种方法在二审程序中虽没有直接否定一审判决,看似遵守上诉不加刑原则,只不过绕个圈子,通过审判 的弊端,但应保留因违反法定程序的发回重审条件。 (三)完善立法技术,适当扩大上诉不加刑原则适用范围 笔者建议,在今后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对《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2.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辩护律师,一般都不会对检察机关这种违反法律程序的起诉方式提出过异议。 2012 年,中国立法机关对刑事诉讼法作出了规模较大的修改。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 一审法院阅卷以外,还应当禁止检察机关的案卷材料出现在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再审程序之中。二审法官对下级法院裁判结论的审查,即便在审查案卷,也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106.html -
了解详情
9}同样,发回重审和查清事实后改判虽然同属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处理方式,但实践中即使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二审法院也常常选择发回重审,不愿在本阶段 机关以应有的依据是检察机关某些程序回转的主要原因,那么法院发回重审的现象就首先应归咎于立法规定存在漏洞。刑事诉讼法虽明确规定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69.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并强化其辩护权,这是基于对其诉讼主体地位的尊重而采取的立法举措。按照这一理念,刑事诉讼要保持基本的诉讼形态,就必须确保嫌疑人、被告人与国家追诉机关 ,它们本身也面临着如何得到实施的问题。例如,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对于一审法院的审判违反法律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可以做出撤销原判、发回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8.html -
了解详情
条针对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规定了犯罪 。这种立法格局的直接后果是 ,刑法第306 条实际上成了悬 在律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严重影响了 案件范围 ,也符合该公约的精神 。目前 ,存在问题的是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公开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187 条 的规定 ,二审实际上有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3.html -
了解详情
摘要】死刑核准权归位是解决死刑核准权异化,根除下放所造成的立法矛盾和实务问题的惟一选择。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要求贯彻书面审和开庭审相结合,事实 有机统一。 第一,死刑核准权回归后死刑案件二审程序正当化改造的一个最关键问题是二审开庭审判问题。既然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二审案件应当以开庭审判为原则,不开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213.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案件审理期限规定“从收到上诉状之日起计算”。 三大诉讼法对审理期限起算时间的法律语言文字的差异,说明我国的立法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 的问题。 2、在审理终结时应当作出何种结论的问题上,刑事诉讼法在一审程序中使用了“宣判”二字,在简易程序及二审中使用了“审结”二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7.html -
了解详情
二审案件审理期限规定“从收到上诉状之日起计算”。 三大诉讼法对审理期限起算时间的法律语言文字的差异,说明我国的立法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 的问题。 2、在审理终结时应当作出何种结论的问题上,刑事诉讼法在一审程序中使用了“宣判”二字,在简易程序及二审中使用了“审结”二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