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起内部多层次的劳动纠纷预防协调机制。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劳动者的诉求,能够通过正常的程序一层一层地 内,不能体现仲裁高效、便捷的优势,不能满足当事人快速解决劳动争议的需求。以前文所述的农民工工伤纠纷案为例,农民工已经进行了工伤认定的前置行政程序,进行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888.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提起支付令,用人单位提出异议,导致支付令失效的,要解决纠纷,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时劳动仲裁不是前置程序。因为,这种情况下的劳动 劳动争议案件就转化为了民事案件(属于合同纠纷),法院当然可以直接受理。 第十八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用人单位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44.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在农民工欠薪纠纷中,欠薪的事实往往比较容易调查清楚,争议双方对欠薪数额、付薪方式和期限也不难达成一致。调解结果如果能以民事合同的形式予以巩固,或者能 有时也可以因依法调解而节约的信息费用得到补偿。 (三)仲裁。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所采取的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设计现已遭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很多批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88.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以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制度代替刑事责任制度来调适现代人的行为。 [31] 3、调解前置。现行的诉讼调解程序启动权操于双方当事人之手,有一方不同意的, 多层次的调解组织,在校一级机构设立由行政人员、教员、学生组成的仲裁委员会,同时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教育纠纷仲裁委员会,调解、裁处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纠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③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 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建议摒弃毫无法律依据的劳动争议处理习惯做法“先裁后审”制度,取消仲裁前置原则。在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上采用“分轨体制”模式,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62.html -
了解详情
报酬的通知。 这里的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不包括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法院。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是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部门。而根据相关法律 案件具体情况择一重处。 四、本罪的追诉程序 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本罪的前置程序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这是刑法谦抑性原则的体现。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6974.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检视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第三次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渐次显现,其中,劳资纠纷就是一个集中体现。为此,我国在2011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中 。而施工队或下级承包商中具体的施工劳动者虽然与该施工队的负责人、承包商订立了劳动合同而构成劳动关系,其只能找劳动合同的相对方即施工队负责人、承包商追究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288.html -
了解详情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 和集体合同限定的范围内,有权处置自己的权益。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以及变更、解除,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既能使劳动者有一定的择业和流动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085.html -
了解详情
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 多的体现着身份关系的属性,更强调相互间的信赖与合作 据此推理,法院在审理劳动合同纠纷时更应先行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092.html -
了解详情
,将劳动争议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权利争议,是指劳资双方依据法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规定,当事人主张权利存在与否或有无受到 侵害或有无履行债务等发生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其以前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的诸如仲裁前置限制了当事人的诉权、仲裁机构与行政职能不分、程序周期过长及效率低、三方 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