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 的根据。 (二)法条关系重新解读的价值:避免过高的司法成本和立法成本 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司法实践面临的最尴尬问题,是所谓的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8.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区分这两种概念的区别,不会错误地将民法上的占有、占用认定为刑法上的占有,从而将合同欺诈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一些地方,存在着利用签订合同 如果不能够还款,则由于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合同诈骗。对此,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年6月25日《关于审理诈骗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讨论记要》作了规定,行为人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12.html -
了解详情
和个人的合法财产权。通过以上对合同诈骗罪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区分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有利于严格、公正地执行刑事法律,打击诈骗犯罪,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32页。 [15]莫洪宪,曹坚:《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版第5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3.html -
了解详情
型犯罪的行为人因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主观心理为直接故意,其欺骗行为相应地采取积极的作为方式进行,无论是虚构事实,还是隐瞒真像,都不可能表现为不作为 合同时为了揽下工程,采用了欺诈的方式,但其并不具有犯罪的故意,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甲产生了诈骗犯罪的故意,乙看出其中的破绽,甲为了不使事情败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四)刑法难于应对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中最常见的电子商务诈骗犯罪行为。这类网络犯罪比之传统的实地犯罪更为便利和安全,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即可容易得逞并且 等问题。二是结合我国的现有信息化国情及主要法律问题,尽快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出台针对电子合同、电子认证、电子证据及电子文件的合法性、网上商事行为的合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75.html -
了解详情
的根本不存在的单位和他人的名义,使对方信以为真,从而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对方自愿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行为人从中获取不法利益。 第二,是以伪造、变造、作废 ,按比例拿取奖金的,承包人利用合同诈骗,应作单位诈骗处理;(3)单位只是挂名,并未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或者犯罪所得全部或者大部分归承包经营者个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08.html -
了解详情
变造的金融票证,不论直接骗取财物还是用于质押等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则均会不可避免地侵犯了国家对票据和金融凭证的管理制度。因此,以伪造、变造的票据、金融凭证 性质和行为的危害后果是明知的,对其主观要件的认定并不需像合同诈骗、贷款诈骗等那样依靠犯罪手段、特定行为等加以综合分析判断并区分罪与非罪,此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60.html -
了解详情
的根本不存在的单位和他人的名义,使对方信以为真,从而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对方“自愿”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行为人从中获取不法利益。第二,是以伪造、变造、作废 ,按比例拿取奖金的,承包人利用合同诈骗,应作单位诈骗处理;(3)单位只是挂名,并未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或者犯罪所得全部或者大部分归承包经营者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3.html -
了解详情
,车辆出租人交付车辆的同时,其财物就处于被告人非法控制下,其犯罪已至既遂状态,理应属于合同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综上,本案中,被告人郭辉、李庆付 。而且行为人在处理赃物的过程中往往低价处理。以被害人的损失额作为量刑的数额,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为人行为的危害性,并可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切实实现打击犯罪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1320.html -
了解详情
案例[1]和媒体报道的案件来看,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非法经营、合同诈骗、保险诈骗、组织领导传销罪[2]等罪名,此外,生产、 同时还与地方的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如何在法律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办案的各个环节如何真正做到全力维护好社会稳定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9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