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规定的过于笼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审判和执行实践中,各地法院作法比较混乱,存在问题突出。诸如,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程序到位了, 上有利于公正处理案件。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是衡量其社会危害程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被告人赔偿了被害人经济损失,应视为减轻弥补了犯罪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60.html -
了解详情
不受当事人主张的限制,答辩状仅仅视为发现案情的手段,是否按期提出无关紧要,因此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然而,随着法院 很难获得正当性。其三,审判实务的惯常作法降低了答辩失权的必要性。我国民事诉讼的传统与英美法不同,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阶段一般都不会放任不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真实自愿,被告人缺乏真诚悔过,被害人缺乏精神抚慰、缺乏实体权利,调解人缺乏程序制约等等。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就行,学界提出了众多构想, 诉讼调解存在的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利用刑事诉讼程序解决与定罪量刑直接有关的赔偿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在审判实践中,调解已成为解决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3.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律师发表的意见有时得不到尊重,等等。 在强调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今天,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应当以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为指导理念,不论 不到庭参加庭审活动,法院在此情况下所进行的审判活动,并不构成对当事人听审请求权的侵害。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送达特别是公告送达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3.html -
了解详情
的监督机制。 对调解书的不可上诉似乎无可非议,那么再审尤其是在上级法院启动的再审程序对防范不法主义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现行法律对申请再审条件的苟刻限制显然不尽合理。笔者认为,在上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得到确立后,对任何违反法定调解程序所达成的调解协议都可以启动审判监督机制予以纠正,这就要求修改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2.html -
了解详情
以审前证据交换为中心的审前程序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民事诉讼中设置审前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起到整理争 是义务,而非权利,这对于及早确定争点,防止突袭不无裨益,也使得诉答程序更趋于完善。[3]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受理通知书的同时,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87.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立法和司法背景下,根本用不着法律再来量化法官的释明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对民事诉讼审判方式进行改革,开始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 的必要保障。法官怠于行使释明权或不当行使释明权是对法律的违背,是审判程序不当的体现,这可以构成判决被撤销的充足理由。 笔者认为,从性质上讲,设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64.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美国联邦各州约有90%以上的刑事案件需要通过辩诉交易方式进行。 三、附带民事诉讼中引入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必要性 (一)恢复正义理论与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引入 短的时间内,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决定。 第三,控辩协商可以简化刑事诉讼审判程序。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四种刑事审判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37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各级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1956)和《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试行)》(1979)均规定了第三人参加诉讼〔1〕的问题,但 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80页。另参见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43.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我国以往司法实践实质上排除了普通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在债务人财产纠纷案件的适用,除了债务人系从债务人的财产纠纷案件及已处于二审 的规定,立即通知相关实施保全措施的单位及时解除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中止执行程序,由管理人统一接管处理债务人的财产。 3.解除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的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