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提起方式应当并行不悖、相互补充。 为了便利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应当突破目前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将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扩大至任何个人和组织,即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这不仅体现在欧美等国的发展路径中,而且也为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所印证。我们要做的正是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真正使公共利益得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0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在与诉讼标的有利益关系的法律主体之间展开,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从实体法的角度出发,把当事人适格的基础归于原告对诉讼标的的 都具有诉讼实施权。 [16]反之,非实体权利主体不享有诉讼实施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和行政诉讼法第41条将原告限定为直接利害关系人,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28.html -
了解详情
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等若干著名学术团体的成员。格兰特教授迄今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其研究涉及比较法学、法社会学、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纠纷解决、法与 ,强制、诱导和抵效的调解,当事人恶意利用等等,也包括单一化和标准化带来的实际利用的困难等。参见罗小平:《试论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调解及其规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79.html -
了解详情
认证规则,还是另行创造一种认证规则。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把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而是根据电子证据的某些特性,在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给出比较模糊的规定, 判断,再向法庭提供。这类似于专家辅助人,但有区别,专家辅助人是案件的当事人聘请,而其则由法庭聘请。为了使判决公正,使之为人信服。我赞同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0.html -
了解详情
采职权探知主义,与本案审理有关的诉的利益、无对世效的当事人适格等资料的收集通常采辩论主义。另外,在诉讼要件中,也存在不是职权调查事项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46[46]参见邱联恭:《口述民事诉讼法讲义(一)》,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第104、105页。 47[4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7576.html -
了解详情
亦是日渐增多:从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到中国第一家以公益冠名的非营利性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从1996年1月邱建东诉 明确。诉讼主体即民事诉讼法上的当事人,当事人适格是民事诉讼受理的前提: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同时也是民事诉讼程序得以运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342.html -
了解详情
100周年钻石金表产品质量及虚假宣传一案颇为典型,在该案中,最终有252名当事人在登记期满前获得适格原告资格,起诉北京华时集团公司等7名被告。最高 当事人,应当提交其为本案适格当事人的证据,无法证明的,人民法院告知其可以另行起诉。当事人起诉或登记后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31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限制 1、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发展沿革。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适格判断,不同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往往以民事实体法的权利有无为依据。而行政实体法上的 的不利影响,均可提起诉讼。这里使用的不利影响,类似于《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中的产生实际影响标准。以不利影响的表述,就可以容纳行政公益诉讼。不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375.html -
了解详情
在撤销之诉中,适格的原告应是股东大会决议的撤销权人。为限制对股东大会决议主张撤销权人的资格,并使判决效力及于当事人正当化, 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417 页。 [17]杨建华:《民事诉讼法问题研析》(三) ,台北1989 年自印版,第177 页。 [18]参见我国台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5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限制 1、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发展沿革。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适格判断,不同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往往以民事实体法的权利有无为依据。而行政实体法上的 的不利影响,均可提起诉讼。这里使用的不利影响,类似于《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中的产生实际影响标准。以不利影响的表述,就可以容纳行政公益诉讼。不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