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进一步完善进行研究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民事检察监督的特点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 。 人民检察院以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进人民事诉讼,实现其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权能。这种监督权能总是以行使一定的诉讼权利和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为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1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设立中间判决制度之必要:以其功能为中心 民事诉讼的特点之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法院是按照程序顺序分阶段的审理民事案件,而在每个程序阶段都有可能会 地说,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流程中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举证阶段,法院可以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第一次证据交换之后便可以就案件的前提性法律关系及事实问题作出中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3.html -
了解详情
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事关系是私法关系,法官应当尊重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支配权和处分权。在民事诉讼调解活动中,当事人是否享有真正的处分权意义重大,现行民事 一般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也无形中赋予了当事人 的处分权,使民事诉讼调解解决纠纷得到很好的发展。但要从法律上解决诉讼调解程序中原则性问题,就应该用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6.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基础和钥匙,其效力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在理论界,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关系,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在我国诉讼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程序法是为实体法的 的配套法律制度,或者说,仅就当前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律而言,存在以下主要几个方面的冲突或缺失: (一)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与发回重审制度的冲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62.html -
了解详情
。其事实依据是,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还是曾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俄罗斯,其民事诉讼都呈现出一种强调法官与当事人协同进行诉讼的 后进者必须协同吗?任何具有积极意义的进步首先产生于对自我问题的深刻认识与自我路径的理性设计。与当事人主义相比,协同主义的特点就是法官要有更大的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379.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我国的执行异议复议具有或者应当具有以下内容和特点: ①复议程序的启动具有被动性,复议并不是 效力问题。在执行阶段对当事人间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事项执行机构只能进行初步的调查确认,但对实体法律关系的最终确认只能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所以在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295.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基础和钥匙,其效力是贯穿民事诉讼的。在理论界,对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关系,程序工具主义的观点在我国诉讼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程序法是为实体法的 的配套法律制度,或者说,仅就当前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律而言,存在以下主要几个方面的冲突或缺失: (一)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与发回重审制度的冲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5.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我国的执行异议复议具有或者应当具有以下内容和特点: ①复议程序的启动具有被动性,复议并不是 效力问题。在执行阶段对当事人间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事项执行机构只能进行初步的调查确认,但对实体法律关系的最终确认只能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所以在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变革。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民事诉讼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重新进行了分担,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成为调整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当事人不再是 ). [11] [日]铃木贤:《现代社会中政策形成型诉讼的条件与意义》,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外法律体系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10月13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3.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身份关系)在适用实体法上的特点和诉讼程序上的特点,厘清婚姻关系(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在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不同之处或区别,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一些 多个,还有八部相关基本法律(宪法、民法、合同法、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诉讼法)中涉及婚姻(身份)关系的规定。作者对我国不同时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