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分配,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待证事实分类说,即依据待证事物的性质或内容来分配举证责任。该学说又可分为消极事实说和外界事实说。消极事实说 承担不利的后果,才可能败诉。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36.html -
了解详情
指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应承担不利于己的诉讼后果。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首次明确规定了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起诉人在起诉时应当 的证据材料。 对于有明确被告这一起诉条件,笔者认为,起诉人起诉时不必提供相应证据材料,只要求在诉状中明确被告姓名(或名称)及住址(或住所)即可。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65.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当事人陈述之后,应当归纳案件争议焦点或法庭调查重点,并征求当事人意见(第八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第十七条)。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举证期限及证据交换制度,要求通过证据交换,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2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的禁止反言规则之含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八条第四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 ,这项规则在理论界被称为禁止反言规则。 顾名思义,所谓禁止反言,就是禁止违反先前的言论。禁止反言规则体现了诚信原则和程序安定原则,即当事人在作出自认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66.html -
了解详情
》,再次间接确认了明示自认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比较全面、准确地规定了自认制度。从司法解释 同时又说已经给乙货款12000元,实际他只欠乙货款4000元,但是因为甲没有证据证明其已经给乙货款12000元(因甲没有收到条),所以法院最后判决甲支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32.html -
了解详情
的。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规定》),可以说是集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改革之大成,无论 法律审理案件,法官判案存在任意性。另一方面,司法不独立又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现象,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往往又“很不自由”,受到行政机关、组织及社会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2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11].从司法来看,诚实信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认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中明确将诚信原则作为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 ,最高人民法院宜立足维护司法权威和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适时对有关问题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参考文献:[1]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18.html -
了解详情
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修正。全文共100条,分六个部分。笔者现将 人和其他调查人员应当在摘录件上签名或者盖章。摘录文件、材料应当保持内容相应的完整性。 第四十五条(提交书证申请书规范)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952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77次会议决定,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 改为第七十四条,修改为: 审判人员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经审判人员许可后可以询问证人。 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 人民法院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6750.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的不当行为将会引发法院进行制裁的后果,制裁手段包括训诫、罚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构建的举证期限制度,也体现出诚实信用原则。该 ,节约了司法资源。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证人如实陈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为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应到庭陈述。第一百一十九条、一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55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