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正或正义。公正或正义是人类普遍公认的崇高价值,但其确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却没有完全统一的理解,因而呈现出见仁见智的情形。 庞德说:“在伦理上 方面保障诉讼公正的实现,但决不是说程序设计只需要考虑保障诉讼公正的问题。事实上民事诉讼程序机制的建立应当全面地考虑公正、效率、效益三大价值目标,最理想的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公开之规定者。六、判决不备理由或理由矛盾者。” 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民事诉讼法典共有1284条,其内容较为详细、繁杂,关于上诉救济程序的规定已非常 节省司法资源,体现前述程序效益价值,有些案件完全可以直接予以改判。因为二审凭什么判断一审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因为这样判断,说明二审已经找到充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意识还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没有律师代理的案件,当事人要求法院解决什么,要达到何种目的,在表述上并不清楚、明确。特别是在举证问题上,多数当事人 规定也少之又少,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仅有的几个条文外,再无其他规范。因此对需要释明事项的界限往往不好把握。在何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5.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一般称为“法官的阐明义务”。法院违背这项义务构成将上诉理由。其二是《联邦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38条关于事实说明义务的规定,“当事人应就事实状况为完全 这种监督是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求的,也是符合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的.对于这种认识,有的学者提出质疑,并列举出处分原则不当限制的二个典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9.html -
了解详情
108条中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关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的新近学说当事人适格理论发展直接根源于对传统当事人适格基础的质疑 要求而设的。因此,当今“诉权”的赋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公益或法益的需要。凡是侵害的危险性较大,影响层面较广,但尚非具体投射到特定人身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个部分,对人民法院来说,它仅是一种证据材料,与当事人的其他陈述没有什么区别。而对当事人的陈述,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其能否作为认定 总会找到“理由”认为该证据是“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并以其所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来对案件作出裁判,这和民事诉讼的本质是不相协调的。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就是主要原则。那么当事人的举证终点期限,也就是举证的时间效力应确定在什么时候呢?由于我国 线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当事人提供与案情无关的证据,可以引导当事人不必提供,对于需要证人、勘验人、鉴定人出庭的,庭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防止庭审中突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正日趋完善和成熟,也将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推向纵深,为我国《证据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实践经验。 也分别对“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及“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条件和情形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民事诉讼证据材料收集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3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员为“受命法官”负责主持准备程序。该“受命法官”在帮助当事人整理焦点并根据需要在一定程序上审查有关证据之后,可以采取进行调解或作出缺席判决等各种早期终结 采取了参与主体一致的做法。目前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要与我国整个民事诉讼模式选择要求相一致。从整体上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4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学地位的提升应是事物发展的正常逻辑。但价值论的一个缺陷是过于抽象,过于集中于观念层面的辨析。为了回答文首提出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 确立几十年后,人们很容易对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代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潮流是什么?这正是卡氏在《民事诉讼程序保障比较研究》一文所重点论述的课题。卡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19.html -
了解详情